文档介绍:《孟子》选段阅读答案|孟子选段
文化经典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她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和?”
曰:“独乐乐,和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和人。”
曰:“和少乐乐,和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和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弟兄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弟兄妻子离散。’此无她,不和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和,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和,何以能田猎也?’此无她,和民同乐也。今王和百姓同乐,则王矣!
小题1:下列有关文段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利用对话的方法,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和民同乐的主旨上。B.本文写国君是否和民同乐,人民的不一样感受,造成的不一样政治局面,利用的是对比喻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现有相对之句。C.本文用平实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看法,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对齐宣王进行说教,用严密的论证使齐宣王接收自己的看法。D.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和治国联络起来,引发齐王的爱好,缓解了谈话的气氛。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1 3分 她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2 3分 独乐乐,和人乐乐,孰乐?
小题3: 3分 孟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和百姓同乐,则王矣”的看法的?这表现了她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 1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兴趣音乐,有这回事吗?” “语”、“诸”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独自一人欣赏音乐愉快,和和她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愉快,哪个更加快乐? “乐”、“乐”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小题3: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和人乐乐”的问题进行论证,假设百姓对齐宣王演奏音乐和打猎的态度,经过对比的方法, 说出“对比”得1分 描绘出“和民同乐”和“不和民同乐”两种截然不一样的后果,说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需得民心, 1分 “和民同乐”,这表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说出“民本”得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孟子在叙述自己看法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经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解答这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在整体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语”为动词,解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