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当西方的夜莺开始悲鸣.docx

格式:docx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当西方的夜莺开始悲鸣.docx

上传人:pk5235 2016/5/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当西方的夜莺开始悲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西方的夜莺开始悲鸣——从《经济学人》为“民主”看病说起关哲 2014-03-26 22:25:02 当夜莺开始忧伤,世界将会怎样? 2014 年3月1 日,西方制度的夜莺歌手《经济学人》杂志在封面刊登文章《西方民主病在哪儿? 》, 经观察者网全文翻译刊出后, 引发读者热烈讨论。在西方世界, 由于对“民主”体制的反思总体落后, 所以《经济学人》的文章颇显得领风气之先。由向来是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独立旗手为“民主”看病, 自然触动人心。文章刊出前后, 恰逢前“颜色革命典范”乌克兰与“华人民主典范”台湾地区的政治社会剧烈动荡,似乎成为该文最好注脚。冷战后, “民主”被西方话语夺取为自身的旗帜,此番由旗手《经济学人》对旗帜作出反思实属不易。但这场反思是否彻底?是体现了西方民主的自我纠错能力还是虚晃一枪的花拳绣腿?中外读者对此如何评价?观察者网综合国内外网友评论,以资读者参考。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实践并创新民主,但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一直被指认为“不民主”国家。《经济学人》不忘宽慰它的读者:“中国模式长远看不是民主的对手, 虽然它现在看上去很厉害。” wow ,西方民主现在看上去更厉害。我们必须了解,西方话语与中国实践的脱节是常态,不能指望西方话语自身不走老路。相反,在他们做出有限反思的同时, 中国话语可以主动走出去, 在意识形态领域做一个定义者。有外媒称中国正在打响意识形态“软战”,软战的实质也许正是“革新”。为此,观察者网将陆续推出研究员的系列文章, 为西方把脉,并深入这场意识形态软战。敬请期待。《经济学人》杂志 2014 年3月1 日封面文章来自东方的猫头鹰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结束已经 20 多年, 现在, 新的冷战似乎要在“民主”国家之间兴起。围绕乌克兰问题, 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剑拔弩张。如果说冷战时代的每一场危机都伴随着一次专断, 则新“冷战”的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一场“选举”或者“民运”。从阿拉伯世界到欧洲乃至华尔街,以“民主”为旗号的街头政治乍暖还寒。用普京在克里米亚入俄前夕演讲中的话说, “阿拉伯之春”早就变成了“阿拉伯之冬”。美国大使在利比亚被“民主”后的民众杀死, 还只是危机波及西方的小小开始。在欧洲中心出现的经济低迷、党争乱象以及乌克兰的大乱局, 使得说说话就能掩盖危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近日, 以善于歌唱著称的《经济学人》杂志开始尝试说出这个危机了。 3月1日,《经济学人》最新一期发表封面文章《西方民主病在哪儿》, 观察者网全文翻译刊出后,引发读者热议。与此同时,西方读者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应该说, 西方“民主”本身遭遇质疑和挑战并不是新鲜事情, 只是随着西方在“冷战”中胜利、在苏联瓦解后通过金融掠夺从经济上吃饱, 西方话语获得空前胜利, 作为符号以及想象的西方民主才获得空前的影响力。但事实与符号的不同一直被有识之士揭露。随着中国崛起和西方自身危机的发生, 作为上层建筑的西方“民主”已经无法掩饰自身危机。经济危机波及西方话语本身的稳固。越来越多人放弃教条,开始正视问题。在中国, 这一波反思在 2011 年开始掀起小高潮。那一年发生动车事故, 沉迷于老思维的“意见领袖”们借机携裹新媒体发起对高铁和中国体制的话语围剿, 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可笑。但在当时情况下, 部分有识之士以及新兴媒体拒绝人云亦云, 重新对比思考中西体制问题,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