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0
文档名称:

跨境壮语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1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跨境壮语研究.pdf

上传人:cherry 2014/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境壮语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跨境壮语研究
姓名:吴小奕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尉迟治平
20050511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壮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今中越边境地区一带自 1078 1084 年中国宋朝与
交趾李朝划定两国边境以后这一民族共同体成为跨境民族后来分别发展成我国
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侬族等民族我们总称这些来源相同的民族为跨境壮族本
课题首次对跨境壮族所使用的语言跨境壮语展开研究旨在探明影响跨境壮语
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解释跨境壮语得以保持一致的原因观察跨境壮语差异
寻找变化规律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一首次对越南岱侬语进行全面研究
为侗台语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材料增加了新的内容填补了国内对越南北
部壮侗语研究的空白二首次从跨境语言的角度出发将境内的壮语与越南的岱
侬语进行比较研究是整个跨境侗台语比较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三研究表明
跨境壮语代表着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研究其发展特点可为语言演
变理论提供新观点和新论据四重新认识跨境壮语作为超国界语言工具在使用功
能上的优势与潜力为国家进行语言规划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和理论依据
第 1 章绪论主要介绍中越跨境壮族和壮语的基本概况以及壮族跨境的历史
背景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做了回顾并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价值提
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 2 章跨境壮语语音研究介绍跨境壮语几个
代表点的音系对跨境壮语声韵调系统作了比较研究还探讨了跨境壮语中汉
语和越语借词的语音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跨境历史比较长但跨境壮语在语
音特征语音发展规律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毗邻的地理条件密切的文化接触与
交流相同的语音发展方向等等是促使跨境壮语语音变化趋同的原因第 3 章跨
境壮语词汇研究主要以介绍越南岱侬语词汇系统为重点对岱侬语词的语音特征
和词义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跨境壮语词汇中突出体现社会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
词语并着重从词语的创造和借贷方面对跨境壮语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跨境
壮语词汇曾经经历漫长的相同发展历程双方都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直到近代
跨境壮语词汇才开始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新创词和新借词方面
岱侬语等壮侗语言对越南语的反作用也在词汇中有所表现第 4 章跨境壮语语法
研究分析讨论了越南岱侬语不同于境内壮语的一些语法现象指出跨境壮语语法
共同受到了汉语很大的影响而越南语语法也通过词语的借用开始对岱侬语语法有
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所渗透还有一些语法现象的差异则是由于语言分别独立发展而造成的第 5 章跨
境壮语文字研究介绍了跨境壮族文字发展的历程对越南岱侬族喃字材料作了较
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了跨境壮语现代拼音文字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跨境
壮族文字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 6 章跨境壮语使用状况研究分
析讨论了跨境壮语目前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功能的特点发现在主体民族语言的强大
影响之下跨境壮语的使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并分析了导致功能减弱的原因
同时指出作为一种超国界交际语言跨境壮语具有巨大潜力第 7 章回顾跨境壮
语的发展总结了使跨境壮语在跨境条件下保持一致的社会因素和语言因素并指
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跨境壮语将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境内外壮语的差异将会进
一步扩大
对跨境壮语的全面考察使我们发现境内外壮语在跨境条件下仍在许多方面保
持了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考察影响跨境壮语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我们认为
紧密的地缘关系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与接触相同的语言发展走向较高的民族
聚居程度等因素是跨境壮语在经历漫长跨境历史后仍能保持高度一致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越南语凭借着国家主体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的优
势地位对岱侬语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强促使岱侬语逐渐脱离与境内壮语共同发展
的轨道境内外壮语自身的独立发展也是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汉语与壮语关
系日趋密切越南语对岱侬语影响逐渐增强跨境壮语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语言比较语言接触语言演变跨境壮语越南岱侬语

I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ancestors of Zhuang People had been living in the area where is now the
Vietnam-China border area since very ancient time. When China and Vietnam (Giao Chi)
demarcated the boundaries i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