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礼品文化的变迁映射了时代变迁牛映射时代变迁.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礼品文化的变迁映射了时代变迁牛映射时代变迁.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3/3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礼品文化的变迁映射了时代变迁牛映射时代变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礼品文化的变迁映射了时代变迁牛映射时代变迁
从“黄篮头”到消费卡,我们走过了六十年   建国以来的60年,中国人送礼的形式有了哪些改变,“礼品”的内涵发生着怎样的演变,大家对待送礼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不一样。针对这些问题,三位来自不一样学科、不一样社会背景的嘉宾畅所欲言,有的从亲身经历出发,有的带上了老一辈的回想,还有的侧重于敏锐的社会观察,她们用各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对“中国式送礼”有了更深的体悟和了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礼”很多时候是经过礼尚往来彰显的。时代不一样“礼”的内容也不一样。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这几十年里,“礼品”不管在种类还是数量价值上全部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各个时期不一样的时代特征。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中国社会政治气氛浓烈,而经济发展则处于较低水平。那一时期,物质十分匮乏,老百姓收入普遍低下,加之国家大力提倡勤俭节省、反对物质享受,因此那时的礼品价格普遍较为廉价,关键以满足温饱、或改进生活为标准。礼品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具如水果食品、布料衣物等生活必须品。
  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上海人走亲访友送礼,大全部为“黄篮头”。黄篮头是一个竹条编制的篮子,通常用来装梨和苹果。这个时期水果属于奢侈品,老百姓平时极少有机会享用。因此,那时送礼关键是为收礼者改进生活所用,充足表现了“礼轻情意重”的送礼观念。
  60年代,两个重大的事件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改变了送礼****惯和观念。其一是三年自然灾难。那时物质匮乏,大家极少有条件送礼。即使送,也只送米面、鸡蛋等食品类礼品。其二是“文革”。1966年“文革”开始后,礼尚往来也带上了浓烈的革命色彩。加之此时国家并不提倡送礼之风,若逢年过节需要,也首选毛主席宝像、毛主席语录或样板戏剧照作为礼品。
  70年代早中期,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即使有所改进,但社会环境仍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所以,即使逢年过节大家又开始提着“黄篮头”走亲访友,但礼品还是以红宝书、革命题材的年画等为主。而到后期,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物质生产水平也逐步提升,此时的礼品也开始送烟酒,那时上海常见的礼品是"七宝大曲"、"大前门"等。假如碰到结婚、生孩子等喜事,还会送被面、布料、毛线等较为珍贵的礼品。
  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在满足了温饱后,开始追求生活享受。礼品也所以发生改变,逐步从温饱型走向了享受型。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环境发生改变的标志性十年。在这十年中,礼品开始丰富起来,有乐口福麦乳精、奶油蛋糕、大白兔奶糖、牛轧糖等等。传统的“黄篮头”即使已经下岗,但水果仍然是大家喜爱的礼品,大家用塑料袋装上各类水果送礼。这一时期,国外的名酒名烟、雀巢咖啡、外国打火机也逐步加入了中国人的礼品中,成为昂贵礼品的代名词。
  90年代,礼品发生了量的改变。大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礼品装箱、装进花篮,从而能够使礼品看起来愈加精美。和此同时,“请客吃饭”更是成为了送礼的替换形式。餐饮业因为大家走出家门而兴隆起来。另外,伴随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大家越来越开始关注本身的健康,保健品自然成为了礼品佳选,“脑白金”等成为送礼送健康的代名词。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整体社会的送礼环境更是发生了质的转变。礼品消费展现出多元化特征。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