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21年运城盐池的形成运城的盐池.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运城盐池的形成运城的盐池.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3/3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运城盐池的形成运城的盐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运城盐池的形成运城的盐池
山西省运城是1958年由安邑、解虞(解县和虞乡县合并而成)等县合并而设置的新兴城市,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为黄河所环、中条山所抱,风光独秀,人杰地灵。相传,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长久在此活动;尧全部――平阳、舜全部――蒲坂、禹全部――安邑全部在周围,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开基之地。
  运城以“盐”得名,自春秋以来,历有“盐氏、盐邑、司盐城”等称谓。宋元时期置转盐运使,“因(盐)运司驻扎,故名‘运城’。”其间,在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有一晋地最大的湖泊――盐池。“盐池自古有之”,并以盛产“潞盐”著称于世。
  认识“潞盐”
  “潞盐”,又称“解盐”、“河东盐”,均因该地古称解州、河东郡,元初改称潞村,而得名。
  相关潞盐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周礼、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古籍中都有“苦盐”、“解盐”、“研盐”、“颗盐”、“大盐”等记述。
  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了当地土人产盐的方法。其生产方法关键是采捞由卤水自然结晶析出的粒盐。在周礼・天官・盐中有“祭奠,供其苦盐、散盐”的记述。盐之珍贵和备受人崇敬的程度显而见之。从某种意义上讲,“潞盐”的开发为中华民族结束茹毛饮血的时代,发展华夏文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分析表明,“潞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每千克波美度(波美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个方法,把波美比重计浸入所测溶液中得到的度数就是波美度)°~7°的潞盐卤水中,含镁离子2克,钾离子克,钠离子3克,***离子克,硫酸根离子26克,和三氧化二硼离子、溴离子、碘、锶等。
  依据郦道元水经注的叙述,最少在3000年前,中国先祖就已发明出了世界上人工围栏盐池和日光晒盐的优秀工艺。从开发早期的日光暴晒、天然玉成到集工采捞,经过多年的发展,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垦畦浇晒”产盐法。这一浇晒法,比欧洲制畦晒盐早1000年。那些1500年前创立的围护盐池堤坝,至今依稀可见,就连保留下来的古代制盐废弃的硝板,也已成为今人提取硫酸钠的人造矿体。
  20世纪80年代,在对盐湖资源分析研究后,相关部门开始关键开发利用硫酸钠盐系列,“潞盐”生产基础停止。但作为一个承续了几千年的优秀生产工艺――“垦畦浇晒”产盐法,至今仍在海盐的生产步骤中广泛应用。
  盐湖的形成
  产“潞盐”的盐湖,古称“河东盐池”,以后又有“盐贩之泽”、“盐池”、“潞池”、“解池”等称谓,是世界上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咸水湖泊。现今,大家通称其为“运城盐池”。它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5千米,湖面海拔米,最大水深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现已探明的储量:硫酸钠5862万吨,***化钠1423万吨,芒硝2746万吨,白钠镁矾万吨,卤水净储量(含***化钠、硫酸钠、硫化镁)万吨。
  地质研究表明,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中条山北麓断裂,使峨嵋岭、朝邑一富平一带,形成狭长的断陷湖泊。此湖在距今100万~300万年前,曾是和陕晋豫三省交界处的关中,、临汾一运城、灵宝一三门峡诸盆地联成一体的“古三门湖”。近100万年来,地壳又经数次变动,气候日趋干旱,致使“吉三门湖”逐步缩小直至消亡,而作为“古三门湖”凹陷中心之一的运城盐池却幸运地残余下来。在两侧山体不停相对抬升的过程中,盐湖凹陷中心越来越向南收缩,湖水盐碱浓度也逐步加大,最终演化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