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1年隐性采访及其适度标准隐性采访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隐性采访及其适度标准隐性采访标准.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3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隐性采访及其适度标准隐性采访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隐性采访及其适度标准隐性采访标准
摘要:本文从隐性采访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隐性采访产生的原因,指出隐性采访是媒体获取新闻素材的主要方法之一,关键探析了隐性采访中适度标准的把握,认为媒体从业者必需充足考虑到新闻事实本身、新闻当事人和受众的伦理道德底线,以正当、合理的新闻报道,正确表现舆论导向职能。
  关键词:隐性采访 适度 伦理道德
  伴随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把关注点不约而同地从通常的时政新闻倾向民生新闻。而报道这些新闻事件的时候,各家媒体全部使出满身解数用多种常规和很规的手段进行采访。隐性采访,作为一个特殊的采访手段在多年来被大量使用,而这种采访方法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怎样在确保新闻事实真实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做好新闻报道,成了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关注的问题。
  隐性采访的概念及其成因
  隐性采访的概念。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经过***、偷录等统计方法,或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或其它方法,不公开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①据资料记载,相关于隐性采访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1890年,那时纽约世界报的女记者伊丽莎白化名布莱,装扮成精神病人以“诊疗”为名混入精神病院,调查病人在精神病院里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以疯人院10天为题写出了三篇报道,一时间引发了轰动。中国古代明君贤臣为惩治***官吏而采取的“微服私访”能够算作是广义上隐性采访的最早使用渊源。在中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河北省无极县假药市场的暗访是中国电视界第一次采取隐性采访的报道方法。1993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勉之对北京街头出售假发票现象进行暗访,隐蔽使用录音机采访,取得第四届中国新闻一等奖。
  隐性采访以其不公开采访身份、不公开采访目标、不公开采访手段的特点,成为新闻媒介发挥舆论监督功效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因为隐性采访方法的隐蔽,经常使记者能得到常规采访无法得到的采访对象没有防范和掩饰的原始状态,因此最能表现新闻的真实性特征。又因为是在被采访者毫不设防的情况下报道,因此其内容又往往含有轰动性、震撼力。
  隐性采访的成因。在中国,多年来隐性采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何传媒从业者会如此热衷隐性采访的使用呢?
  首先从媒体本身的角度来看:为了争取受众,各个媒体想方设法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创意上下工夫。各家新闻媒体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全部力争最快、最新、最真实,方便在同质化竞争中赢得市场。而在常规的采访手段下,要想达成以上标准已经是难上加难,所以隐性采访随之出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七天质量汇报等节目就是以报道社会阴暗面、揭露丑恶现象而著称,这些节目中就常常使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创办早期的节目触目惊心假发票中,记者暗访了上海火车站广场票贩子倒卖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情况。摄像机架在40米开外的地方,记者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女票贩子进行交涉,在票贩子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票贩子倒卖假增值税发票的犯罪事实,引发了上海市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查处了涉案人员。这是焦点访谈第一次成功地利用“***”的采访方法,揭露违法乱纪行为。
  其次,受众的心理需求也是隐性采访存在的关键原因之一。大家天生就含有好奇的心理,越是平时无法触及的地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