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顶天立地中国新说唱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一片为教育.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顶天立地中国新说唱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一片为教育.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4/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顶天立地中国新说唱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一片为教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顶天立地中国新说唱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一片为教育
她是一位跋涉者,历经人生七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依旧步履稳健,精神矍铄。   她是一位奋斗者,从无线电电子专业研究者到计算机老师,再到教育技术学教授,每一步扎实奋斗,不停创新,硕果累累。
  她是一位耕耘者,心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夙愿,往返于城镇之间,辛勤耕耘,不知疲惫。
  她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中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
  七十三年风雨历程,铸就坚强品格
  1937年,何克抗教授出生于粤东北大埔县。母亲是经典的中国农村妇女,没有读过书;上过大学的父亲在婚后不到3年的时间抛弃了母亲,直到何克抗教授7岁,为了让她接收更加好的教育,母亲让她离开农村,跟随父亲生活。因为父亲的工作常常在不一样的地域调动,何克抗教授也跟着在广州、香港和韶关等地辗转,前后上过五所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国民党官员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被捕,何克抗教授失去了依靠,她只身一人乘车、坐船、走路,跋涉六百多里、经历了3天才回到山区老家,她和母亲抱头痛哭起来,那年她才14岁。以后,何克抗教授在农村老家度过了中课时光。从初中到高中,何克抗教授的学****成绩一直全部很好,各科成绩全部是全班第一。跟母亲在一起,生活穷困、艰苦,寒、暑假还要干多种农活,但这段经历使她终生受益――母亲的一言一行和一生的不幸遭遇,使她知道什么是纯朴、善良,也铸就了她吃苦耐劳、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品质。
  1956年,何克抗教授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录用,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随即又在北师大读无线电电子专业的硕士。青年时期的何克抗教授除了专业学****成绩优异之外,还十分兴趣文学,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天赋,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取得不少奖励。学****是她离不开的爱好兴趣,而这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在她品格和学识的历练中熠熠生辉。
  1969年,何克抗教授作为第一批下放劳动的知识青年来到山西临汾的农村,没有抑郁不满,怨天尤人,而是随遇而安,服务群众。在1973―1977年间,何克抗教授前后到过100多个工厂,即使又苦又累,却积累了不少无线电技术方面的经验,也积累了对贫下中农朴实的感情。她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帮老乡修无线收音机等电器,还兴致勃勃地跟当地的中医学针灸,苦中作乐。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何克抗教授回到了师大校园,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随即的三十余年的老师生涯中,何克抗教授敬业、务实,勤奋刻苦,做人老实,待人诚恳,努力工作,一心一意做学问。即使现在已经74岁,她仍然活跃在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线,同时还负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她会从体系结构到错别字,乃至于标点符号,全部一一审阅,认真批改。她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
  七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铸造了其坚强的品格。现在,古稀之际的何克抗教授依旧精神矍铄,思维灵敏。天天坚持快走一个小时,是她生活中的必修课,不论是在北师大校园的操场,还是出差于陌生的城市,大家总会在下午四五点钟看到这个容光焕发、步态稳健的老人,她眼望前方,眼光透着风雨以后的坚强和执著。
  科研道路上扎实奋斗,不停创新
  由原本的无线电专业转入了计算机领域,再到以后的教育技术,这其中的每一步全部有很大的难度。面对每一次的转变,何克抗教授一直扎实奋斗,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