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 喜 欢 的 历 史 书
谷训涛 于山东师范大学
自高中时我就挺喜欢社科读物,当时学校里面的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我多次从废品收购站购买自己喜欢的读物,后来也去书店买书,并在高三时候订阅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世界历史》、《民国档案》杂志,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当时和同学约定:如果考上大学,一定要多多看书,利用好来之不易的机会与宝贵的时间。来到济南上大学后,我终于就可以看到更多想看的书了,除了充分利用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外,我还经常去英雄山图书市场和位于经三纬五的中山公园,从这两个地方淘了很多人文社科书籍。大学时候班里面还有几个同学也很喜欢读书,我们时不时约在一起去淘书。
由于高中时候受到钱穆、黄仁宇、何新等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阅读宏观视野的综合分析论著,总希望从阅读中获得更多新知,每当遇到新见迭出的论著总忍不住喊一声:真好!内心很是欢喜。
下面分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三方面说一下自己喜欢的一些历史书。由于是由回忆写成的,此文不求面面俱到,只写给自己留下较深的印象或感受。
1、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田昌五先生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尤为精通,他的《中国历史体系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不再采用传统的五种生产方式模式叙述中国古代社会,而是提出另外的理论来表述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演进,他用洪荒时代、族邦时代、封建帝制时代(帝国时代)把古代中国划分为三大段,洪荒时代主要讲人类起源的历史,族邦时代主要讲中国文明起源和宗族城邦以及相应的宗族社会结构演变的历史,封建帝制(帝国时代)主要讲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循环往复变迁的历史。更精彩的是书中有一长文评述了中国古代以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转换为核心的三次土地大循环,用来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大势,新见迭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篇文章在田昌五和漆侠合作主编四卷本《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齐鲁书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导言部分也可见到。
另一通论性质的好书是王家范先生写的《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2000年)。王家范对明清史有精深研究,并对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史有较多思考。该书认为资本主义萌芽为假问题。当然这个见解不是王家范首先提出的,而是他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也提醒我们在做研究时要对理论预设、概念本身提出思考或者疑问,不可想当然拿来就用。该书还对古代富商大贾(如明清时的晋商、徽商)对权力的严重依赖性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从而可以获知中国古代繁荣的商业没有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原因。附录中讲述了中国百年才出现的史学奇才张荫麟,他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四年,对史学、哲学尤为精通,37岁去世,他的《中国史纲》(写到东汉前)是传世著作。香港学者许冠三著的《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出版了中文简体版)对张荫麟有专章评述。
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除了第五编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分期以外,其他四编的篇章顺序分别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租剥削形式与农民的经济地位、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农业经济的再生产与周期性经济危机。显而易见,这种结构布局“与一般单纯的历史著作有所不同,它是按照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要求建立起来的”(该书第1页)。该书以西欧封建社会历史为参照物,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力图归纳出中国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