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文
部编版
正 文
九年级 全一册
15 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录的小说中的一篇。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莫泊桑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深切地同情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同时也痛恨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狡诈。于是他创作了这篇小说,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信条的腐蚀下精神的堕落,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本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否就是于勒?为何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本文的题目虽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于勒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两句话。于勒不是主要人物,只是线索人物。作者着意刻画的是菲利普夫妇,因此,菲利普夫妇才是主要人物。
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是因为于勒的命运构成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结构精巧,情节曲折。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交叉于兄弟相遇的轮船之上,结局于相遇不认的尴尬之中,真是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
2.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名人金钱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菲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