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现 运用 探索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十大核心问题,即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十大概念之一,足见其重要性。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是重要的数学能力。公民数学素养的高低,其核心在于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并以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既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发现数学应用存在的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探索其应用价值等三个方面。下面我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的发展虽然得益于数学家的猜测与直觉,以及公理化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但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来源于数学与生产生活及科学发展的密切关系,这种联系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直接。要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这种联系,有赖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背景和问题情境,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
课例:《平均数》教学片段:
问题情境(一):
师:(出示画面)三只小猪搬进建好的新房后,冬天来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拣些柴来好生火取暖。三只小猪非常卖力,拣来很多柴。家里生起了壁炉,暖和极了。猪妈妈看着三个懂事勤快的孩子,很高兴,买来三包糖分给三只小猪做奖励。三只小猪高兴地打开自己分到的那包糖。。。。。。猪老三突然大哭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猪老三为什么会大哭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
生 :肯定是猪老三看到自己分到的糖比别人少 。
师:(出示三只小猪分到糖果的数量)原来他发现两个哥哥得到的糖比自己要多。“哼!都是一样的出力拣柴,为什么哥哥们得到的糖要多呢?太不公平了!”同学们,你能帮助三只小猪解决这个不公平的问题吗?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解决?
学生立刻行动,通过操作学具、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很快找到了“移多补少”和列式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使问题得到解决。
问题情境(二)
师:(出示画面)春天来了,小猪们准备用彩笔画出眼前的美景,于是它们到文具店去买彩笔。。。。。。出示彩笔价格表
每盒6枝
每盒18元
每盒10枝
每盒20元
买哪种彩笔呢?同学们你们帮小猪拿个主意吧!
生1:买第一种,只要18元。
生2:买第二种,虽然要20元,但买的多。
两种主张争执不下,怎么办?
生3:不能只看一共花钱多少,要比一比平均每支彩笔花多少钱。
通过学生的再讨论最终同意学生3的意见,求平均数。
问题情境(三)
师:(出示画面)一天放学后,猪老三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哥哥问他什么原因,猪老三说:今天我们组和小猴组进行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