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4/2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
作者:孔令刚
发布时间:08-09-05
[内容摘要]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 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的 时期安徽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一大考验。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 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价值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在人与 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给各社会群体间提供了 了解和互动的桥梁,从而营造了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将起着 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价值观活力
安徽与处于转型期的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 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 诉求。这些阶层由于各自的职业、身份、利益、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 的不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各自的生存方式,谋生手段。虽然他们之间从利 益关系方面来讲可能存在利益一致的一面,但是各阶层成员的利益也存在矛盾性 的一面。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协调和化解,任其尖锐和激化,阶层利益摩擦 就有可能演化为阶层利益对抗,最后导致阶层冲突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不稳 定的因素。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的时期安徽能否抓住机 会,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一大考验。安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独特的人文资 源。而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价值观,增进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 信任,给各社会群体间提供了了解和互动的桥梁,从而营造了和谐相处的社会环 境,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安徽地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的形成,是构 成中华民族凝聚力、自豪感的力量源泉之一。人杰地灵的安徽,自古文风浓郁, 国学底蕴深厚。古有老子、庄子、管子文章千古流传,建安风骨傲居诗坛,桐城 派散文显尽风流;近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近年来,安徽省内一批致力于文化研 究的学者,将安徽地域文化分成了两淮文化、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并着力发掘 其中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积极意义的因子。专家们认为,从1949年以来,对安徽 文化和安徽形象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以两淮地区为主,两淮煤矿、大别山五大水库、合肥的建设成就、凤阳 大包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捻军起义、曹操、朱元璋、李鸿章、段琪瑞, 这些历史事件及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代表了安徽的主流形象。第二阶段 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存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徽州地区成为20世纪80 年代文化寻根热的焦点。自然徽文化也再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牌坊群、 屯溪老街、戴震、胡适、黄宾虹以及新安理学等构成的徽文化,使徽学研究风靡 全球。而第三阶段皖江文化的异军突起,更是代表了进入21世纪安徽人的厚积 薄发。从明代以来,皖江地区的仁人志士每每得风气之先,这其中值得安徽人骄 傲的有,方以智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