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优选15篇.doc

格式:doc   大小:132KB   页数:8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优选15篇.doc

上传人:wendy 2021/4/2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优选15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导语)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优选15篇 由会员“搭公车”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篇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2: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4: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5: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6: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8: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9: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0: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2: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4: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5: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正文)

篇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与体会,学****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

1、介绍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

2、解题

题: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3、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

4、教师带领学****br/>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1)“横”是什么意思?各不一样是什么意思?

(2)谁能用自我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哲。

(3)“岭”和“峰”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图片)

(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组合作讨论)

(1)学生汇报“识”、“缘”,教师补充“真面目”。

(2)学生汇报诗意。

(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后两句的感受。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由]

5、总结

汇报本节课收获,能够是手法上,能够是情感上的,能够是资料上的。

6、布置作业

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

7、板书设计

篇2: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资料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资料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并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贴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

,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br/>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学生自我谈谈对庐山都明白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教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峰feng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齐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