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管理制度__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论文】-应用日语.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制度__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论文】-应用日语.doc

上传人:Alphago 2016/5/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制度__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论文】-应用日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姓名: 00000 班级、学号: 日语 0000 班、 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 应用日语指导教师: 000 开题时间: 2008-6-03 完成时间: 2009- 10- 27 2009 年 10月 27日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 答辩申请书…………………………………………………… 3-4 正文…………………………………………………………… 5-15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6 答辩过程记录表………………………………………………… 17 1 课题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一、课题( 论文) 提纲 ——终身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及存在条件 终身雇佣制的特点 终身雇佣制所以反映的日本文化 日本企业工资制度的概述 年薪制 变化中的年资制度 、内容摘要阐述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为主的雇佣关系的形成、特点、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日本企业文化;再一工资制度引出年资制度及其相关变化。最后阐述要想使终身雇佣制度得以维持, 同时又不牺牲效率, 就必须能够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而这种灵活的企业间人员转移和工作轮换又要求必须有一种灵活的工资制度与之相配合。三、参考文献 2 [1] 日本经济中的信息激励与谈判[M]. 北京. 年中文版.[2] 方文超. 罗鹏飞. 转型时期我国雇佣转化模式研究[J]. (5).105 [3] 姚先国王光新. 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隐性契约理论的视角[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4).54 —58 [4] [J]. (2)3-5 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年资制度 0000 摘要: 阐述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为主的雇佣关系的形成、特点、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日本企业文化; 再以工资制度引出年资制度及其相关变化。最后阐述要想使终身雇佣制度得以维持,同时又不牺牲效率, 就必须能够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而这种灵活的企业间人员转移和工作轮换又要求必须有一种灵活的工资制度与之相配合。关键词: 日本企业雇佣关系终身雇佣制年资制度 1. 日本企业的雇佣关系—终身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1 )形成——劳力供求所需战后,特别是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 10 %左右的速度递增, 劳动力的再生产远远赶不上物质再生产迅速扩大的需要。劳动力不足、人才紧缺成为当时日本企 3 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状况难望在短期内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稳定熟练工人队伍,防止工人“跳槽”, 普遍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 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年功序列工资制”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比较有效地防止了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被别的企业挖走。随着企业自身稳定性和市场稳定性的不断提高,不少雇主发现, 实施长期而稳定的雇佣制度既有利于企业也是员工所期冀的目标, 建立以内部化雇佣为载体的长期雇佣关系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有效纽带, 它不但能有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还能够促进企业产生高的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 长期雇佣就被视为雇佣关系发展的一个理想目标和具体的努力方向。终身雇佣制, 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在日本, 大企业一般都实行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惯。(2 )存在条件——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及本国传统的影响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失去 4 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为了迎接挑战, 企业不得不进行调整, 而企业自己能够充分掌控的、有效的内部调节方式就成为首选, 调整的目的就是改变内部结构来提高适应性。雇佣作为一种企业制度离不开环境的支持。资本主义初期的短期雇佣制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企业规模较小、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特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