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书愤47322020.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愤47322020.ppt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5/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愤47322020.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陆游(1125 — 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1154 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 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五年(1178 年),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 年),其时诗人 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 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陆游的诗今存 9 300 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 点了诗题中的“愤”字。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当时诗人才 36岁。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淡漠心情。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 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 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上的****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鉴赏要点: 讽喻手法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 “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 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 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