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1年祟组词“自由之轻”和“角色之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祟组词“自由之轻”和“角色之祟”.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4/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祟组词“自由之轻”和“角色之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祟组词“自由之轻”和“角色之祟”
一、 自由之轻   新世纪十年,回顾和反思现代中国大陆诗歌发展,或可用“离别革命之重,迷惑自由之轻”概言之。   经由朦胧诗时期之意识形态和审美形态双重意义上的革命,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时期之文化形态和生命形态意义上的革命,“九十年代诗歌”运动时期之语言形态意义上的革命,“新世纪诗歌”时期之诗歌生态意义上的革命――四个阶段,协力奋进,作为“当代汉诗”意义上的现代中我国地诗歌,最终迎来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宽松自由而空前多元活跃的发展时期。
  和此同时,显而易见的是,一个造山运动般的大时代也随之结束了――离别“革命之重”,我们无可选择地被进入到“自由之轻”和“平面化游走”的迷惑境地,乃至颇有些无所适从的尴尬。
  ……什么全部能够写,怎样写全部行;无标准,也无典范;无中心,也无边界;无所不至的话语狂欢,几乎荡平了当下生命体验和生存体验的每一片土地,造成整个诗性背景的枯竭和诗性视野的困乏。新人辈出,且大全部出手不凡,却总是难免类的平均化的化约;好诗不少,甚至普遍的好,却又总以为带着一点平庸的好――且热闹,且繁荣,且自我狂欢并弥漫着近似演出的气息,乃至和其所处的时代不谋而合,从而再次将个人话语和民间话语重新纳入体制化(话语体制)了的共识性语境。
  而我们知道:个人的公共化可能反而造成个人的消失!
  而且,只要我们还在用体制化的语言和宣传性的心理在言说(广义的“宣传”),哪怕是言说非体制性的生存感受,就仍然只能是失真的言说和失重的言说;既难以真正说出存在之真实,又难以真正企及含有诗性意义的说。
  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悖论:为自由而抗争的当代主义新诗潮,在好似自由已降临的时刻,却又难以承受自由之轻!
  正如韩少功所指出的:我们的文学正在进入一个“无深度”、“无高度”、“无关键”及“没有方向”感的“扁平时代”,“文化成了一地碎片和自由落体”,并在一个空前的文化消费语境中,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的情况下,反而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文艺报2021年1月20日)
  一个有意味的间歇和过渡――不乏广大和生气,却难见精深和高致。
  由时代的投影到时尚的附庸立即风的复制,没有边界的舞台,没有观众的演出――谁,是那幕后的真正的导演?
  “我认为现在是再次思索为何写作的时候了。”(于坚语)
  自由是无比珍贵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不能没有自由,但今天的我们更要学会怎样“管理”自由。有如我们不能没有真实但也不能仅仅为了真实性而放逐了诗性――诗形的散文,诗形的随笔,诗形的议论,诗形的闲聊,和等等,唯独缺乏对诗性本质的规约和守护。
  在此,不妨套用艾略特的话以作提醒:或许这个时代更趋向于多样性而不是完美,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潜能,或许还包含着更多的没有开发的可能性。但必需要提醒的是,在它含有最强的改变能力的同时,还能保持自我的存在――本质性的存在。
  二、 角色之祟
  现代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制造了一个空前巨大而虚拟的“荣誉空间”和“交流平台”。
  这一表面巨大而诱人的“荣誉空间”和“交流平台”,其实并非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诉求。首先,它是应转型后的主流之“虚假抚慰”所需,制造出来的精神泡沫;其次,则是在商业社会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