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第三口“自由‘痰’”-去痰最好最快的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第三口“自由‘痰’”-去痰最好最快的方法.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4/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第三口“自由‘痰’”-去痰最好最快的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口“自由‘痰’”:去痰最好最快的方法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萧沉先生的二十二张脸谱。行文“生动活泼”,经常令我忍俊不禁,尤其是下面这条“语录”更让我十分“共鸣”:“尤其对文学自由谈来说,即使你写来的是一口自由‘痰’,只要别吐出圈儿,还算正确地射进文学的痰盂,它就愿登我认为杂志就该如是办”。正是因为赞赏萧沉先生的这条“语录”,我才下决心也掺乎来它个一“吐”为快。
  我虽一介“文学票友”,不过读了这么多年打嘴仗的文章,有时难免也会喉咙发痒。于是,我在2021年3月间向高举“六不”大旗的文学自由谈“吐”出了第一口“自由‘痰’”:恩恩怨怨两文豪。这篇文字写的是鲁迅和郭沫若两人的“交往”。熟悉当代文学的人全部知道,这两位大家全部是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鲁迅年长于郭沫若,又相对早逝,因此并世的时间不长。她们生前,虽有相交、相见的机缘,可惜几次全部失之交臂,最终未谋一面。以后,又因为思想、气质等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因为文人的敏感所造成的误会,使这两位文豪间产生出很多原来完全能够避免的恩恩怨怨。郭沫若在鲁迅生前,化名杜荃写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敲打鲁迅,又在白纸黑字上写了“我一看到这个名字的文章,就把它送进了它该去的地方”蔑视鲁迅。不过,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正在日本。得到噩耗,她连夜写了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这篇悼文,指出鲁迅的死,是“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接着,她又用日文写了坠落了一个巨星的悼文,发表在日本帝大新闻上。还有,当年挂在万国殡仪馆鲁迅灵堂里她送的挽联,也让人传诵一时:“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两篇悼文和挽联,全部给鲁迅以高度的评价,表示了她对鲁迅的崇敬之情。我这篇文章寄文学自由谈后,没有下文。可能是中气不足,可能是眼力欠佳,这口“自由‘痰’”反正没能“吐痰入盂”。
  经过两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我在2021年3月间,又向继续高举“六不”大旗的文学自由谈“吐”出了第二口“自由‘痰’”:孙觌上书。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拟李国文先生”,以后考虑再三,还是“割爱”了。鲁迅的小说集彷徨里,有篇小说叫幸福的家庭,用了个“――拟许钦文”的副标题,那是因为她套用了许钦文小说理想的伴侣的立意和笔法,不敢掠人之美而特意注明的。我当初想用副标题“――拟李国文先生”也是这个意思。我读李老的“文化散文”由来已久,或许“首读”正是从文学自由谈上开始的。而我和文学自由谈的结缘,现在也早已越过了“七年之痒”这个“坎”。其间经历了零售、邮购、订阅三个阶段。1998年前的两三年里,一直是在报刊门市部零售,有点像沙家浜里阿庆嫂那样的心态:“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也不“收藏”,经常是随看随丢、有借无还。从1998年起革故鼎新,概不外借,所以才能攒下一大笔“精神财富”,其中就有李老的5三篇“文化散文”。除此之外,我还买到了李老2021年出版的自由谈文学、2021年出版的唐朝天空和今年6月出版的李国文说唐。李老的“文化散文”,确实是“其胸有沟壑,气象森然,通古博今,睿智老辣,直抒己见,妙文迭出,在现代文坛有口皆碑。”她荣获“功勋作者”的称号,当之无愧。虽说李老的“说唐”和恶人尊重“专利申请人”韩石山先生的意愿,未加引号的“酷评”文字各有千秋,而且全部是我之所好,毕竟因为学养、阅历上的差异,其结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