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徐州二十六中柳砚.ppt

格式:ppt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二十六中柳砚.ppt

上传人:875845154 2016/5/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二十六中柳砚.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杜甫格律诗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今)体诗。就每首诗的句数而言,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为四句,共两联,分为第一联和第二联;律诗为八句,共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就每句的字数而言,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就语言形式而言,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作对仗要求;绝句的两联一般也不作对仗要求。就音韵而言,每首诗偶数句的末尾的字(即韵脚) 必须押韵。起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另有平仄要求。写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 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回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不料第二年严武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这年杜甫 53岁,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本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杜甫草堂·诗史堂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前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 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 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 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 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 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 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 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诗歌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不能寐,从危樯独夜中知道他飘泊中的危难和孤寂,这就是融情入景的自然体现。星垂平原阔,月涌大江流。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江上只有一叶孤舟, 是何等的孤单渺小,听凭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