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2,37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54156456 2021/4/5 文件大小:2.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云南省普洱市中考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5九上·南市期末)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结成冰    
B . 海水晒盐    
C . 玻璃破碎    
D . 蜡烛燃烧    
2. (2分) (2019九上·涡阳期中) 为建设天蓝地绿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 .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 . 使用新型洗涤剤减少氮磷排放    
D .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3. (2分) (2016九上·禹州期中)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 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B . 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子不运动    
C .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 (2分) 2011年,我市“创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环保部授予徐州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称号。为巩固成果,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 . 将麦秸大面积露天焚烧    
B . 多植树造林来防止扬尘污染    
C . 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再排放    
D . 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    
5. (2分) 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 . NO和O2+    
B . CO和NO    
C . NO2和CO2    
D . SO2和ClO2    
6. (2分) (2019九上·保山月考)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入絮凝剂(明矾)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 .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 净水过程中的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D . 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7. (2分) (2019·彝良模拟) 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


绿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 . 由红变紫    
B . 由蓝变绿    
C . 由绿变橙    
D . 由蓝变紫    
8. (2分) (2020·苏州)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 . 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 . 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9. (2分) (2018·蒙阴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10. (2分) (2016九上·滨海月考) 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
A . 烧碱溶液    
B . 稀硫酸    
C . 稀盐酸    
D . ***化钠溶液    
11. (2分)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广口瓶内物质
用途
         A
一定量浓硫酸
干燥某些气体
B
装满水
收集某些气体
C
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CO2等气体
D
空气
收集某些比空气重的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12. (2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硫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种白色气体    
13. (2分) (2018九下·东莞开学考) 混合气体由CO、CO2、H2、N2组成,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焦炭、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 N2    
B . N2和CO2    
C . N2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