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4/7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摘要】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然 而,不再“城中看海”却不仅仅是管道扩容这么简单。
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 中集中快排。但是,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 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这个年均降雨量1935毫 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区,一方面有26个易涝点,内涝严重;另一方面 又严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靠从区外调水。这说明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 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雨水管网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 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 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 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 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 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 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
〃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 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 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 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 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 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 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 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 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 生活质量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 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 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 更加“自然”。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
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 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 据《指南》,今后的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 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 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 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