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
【摘要】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萨满教,被视为我国东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集大成”。 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 着最直接的关系。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萨满满族传承 自然崇拜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们创造并发展了古 老而又优秀的中华文明,同时,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也繁荣了各具特色、丰富多 彩的民族文化。满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靴帽和女真。今天 的满族是以明代女真人为主体,尤其是在后金入关之前,他们开始接受了汉族和朝鲜族的农耕文化和蒙 古族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掺入了一部分汉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充分地表 明了满族文化的多元性。
满族从古至今一直信仰萨满文化,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萨满文化资料。满族萨满教文化主要分 布区为:黑龙江省有以爱辉、依兰、阿城、宁安、东宁五个地区为中心的萨满教分布区;吉林省有以永吉 县、珪春县杨泡乡、九台县莽卡乡为中心的分布区。辽宁省的萨满教文化已很淡薄了,仅在新宾、凤城等 地像留一些残散的手抄资料。关于萨满教的祝祭活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一些满族聚居的地方,在大姓望 族中,一直是持续未衰。至今有些姓氏不仅保留了穆昆选举制,而且有“萨满达”传袭礼序,闻族选送年劫 男女学在满族心中。多数的萨满祭祀活动已自动改革变得 简单,如只保留敬祖,不杀猪,不磕头,不跳神,阎族在老萨满、老穆昆主持下分辈向祖先行礼,,互相祝福, 吃一次喜饭,一天就结束。目前萨满教已处于衰弱阶段,即将从满族群众生活、记忆中逐渐减弱或消逝。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 各民族。萨满教的崇拜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对此萨满教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 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授世代嬉递下 来。萨满们也不会象牧师那样组成全职的仪式或者精神组织。
萨满教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 现象。但归结下来萨满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对于有记载,《史记匈奴转》: “
祭天地鬼神”《三国志》:“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息拜月。”萨满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徐梦萃的《三 朝北盟会编》的记载:“珊蛮(萨满)者,女真女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一下莫能及。”满族对自 然界的诸多劲舞怀有敬畏,故崇拜为神,满语为"恩都力”如:阿布恩都力是天神,哈达恩都力为山神, 窝敦恩都力为风神……等等。其中他们认为火能烧掉人间秽气,只有圣洁的或才能够祛妖邪,消灾病, 因此在萨满教火是很受崇拜的。所以火是萨满祭司仪式中重要一项,以火作为神的使者,沟通人与火神 的感情。如满族锡克特勒氏(石姓)的火神祭中,萨满会模仿火神的各种形态。
萨满教的巫师称呼为萨满。满族的萨满有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俗称家萨满,满语称傅龙子萨满, 有的又称馆额萨满,汉语称为家神。这种萨满是萨满教文化中神职人员的典型代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