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教学呢,如今很多同学都会认为老师上课枯燥没有兴趣,这样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篇范文就为大家整理文章,告诉老师们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有多方面。以下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在数学教学的误区中,总认为教师的思维逻辑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应该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内化,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学习中,那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1)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3)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
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所以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每次机会启发学生说。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或者跳过讨论的过程,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