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体育专业论文.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体育专业论文.pdf

上传人:phl806 2016/5/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体育专业论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8 104总第255期 CHENGREN JIAOYU 文章编号:1001—8794(2008)04—0070—02 我国麓圄禽匏的勘宙圈羧图周丽莉(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该文充分论述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现阶段培育和形成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精神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实质是对主体的精神塑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使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便担负着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它以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渗透性,全方位地影响、教育着青年学生。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以致于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无不渗透着校园文化的影响。塑造学生的思想,使其超越自我,树立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理想;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其在真善美的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健全心理与人格;激励学生进取, 使其敢于竞争,战胜困难;增长学生的才干,使其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发挥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即群体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方式等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及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从而形成群体的向心力和内聚力,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在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相互沟通,增加彼此的吸引力,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整体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校园文化活动常常以群体为单位,带有一定竞赛性,而公平的竞争无疑能够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心理学对群体凝聚力的定义,是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凝聚心理是群体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民主气氛浓厚、交流渠道畅通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最有效的增强群体凝聚力的载体。 ,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独立成熟的收稿日期:2007—12—28 作者简介:周丽莉(1967一),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社会人的过程。促成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有赖于学校的知识传授,还有赖于校园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正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从传统的“封闭型”书斋中走出来,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依赖走向自立,从等待转向实践,从纸上谈兵走向实地考察。其体验更真切,其理解更深刻,其认识更全面。也正是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功能大大缩短了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的适应期。据调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大都能在毕业后很快进入新角色。 ,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是包容关系,而从文化建构角度看,校园文化并不是社会文化的附庸。学校不但可以在知识、技术方面影响社会,而且在树立标准、展示理想、坚定信念方面也可成为社会文化的先导。事实上,许多具有时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