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环时代”的重庆计划展望亳州二环三环计划图
纵观1950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发展历程,“多中心、组团式”是一直延续并提倡的城市结构形态。这一城市结构形态,顺应重庆城市发展自然条件,在组团内含有均衡居住、就业、生活、游憩等功效,既保持特大城市的集聚效益,又兼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世界城市计划理论和实践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力。直辖以来,本市的城市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时期,但受到山地地形等很多原因限制,城市建设以“内环时代”的向心集聚发展为主,城市建成区关键集中在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
目前,绕城高速的通车使地形限制原因的影响大为降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二环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约187公里,基础涵盖了城镇计划确定的各大组团,将北碚、西永、西彭、界石、鱼嘴、御临、蔡家等外围地域串联起来。在绕城高速公路的带动下,重庆城镇总体计划(2021―2021年)描绘的宏伟蓝图马上展现。
为了引导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本市正在着手制订主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计划(扩城计划),考虑了约100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1000万人的生活、就业、交通和游憩等功效需求,并着重对“宜居重庆”建设、住房体系构建、交通支撑系统等方面做出计划引导。
第一,从区域布局上讲,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呈“多点开花”的均衡分布态势。北部的关键区域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南部的关键区域为铜锣山以西,长江以南和以东;西部的关键区域为缙云山和中梁山之间的槽谷地带;东部的关键区域为铜锣山和明月山之间的槽谷地带。内环外围不一样方向聚居区的计划建设,将极大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及建设压力,并为市民提供选择面更宽的住房保障。
第二,从居住和就业上讲,计划布局将紧密结合城市功效的调整和优化。结合中心城区功效和产业布局的向外转移,计划尤其重视居住和就业的协调。北部的布局结合了城市新中心的打造;南部的布局结合了钓鱼嘴、重钢总部所在地等区域的城市更新和龙洲新城的建设;东部的布局结合了茶园新区和未来御临组团大规模工业基地的发展;西部的布局结合了大学城、微电子园及西彭产业基地的发展。居住和城市功效的紧密结合,将极大地缩短居民的通勤距离,降低出行成本。
第三,从经济属性上讲,新建聚居区绝大多数布局在未开发区域。这些聚居区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发展空间相对较大,计划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全部要高于现在中心城区的水平。同时聚居区内部采取了不一样层次、不一样规模小区混合布局的计划理念,将完善多层次住房体系、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为市民提供性价比更高、类型更丰富的选择空间。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