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第二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
1、冷负荷:为保证房间或物体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所需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
2、热负荷:为保证房间或物体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所需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3、湿负荷:为了维持房间温度恒定需从房间除去湿量称为湿负荷。
4、正确确定冷热湿负荷的意义:负荷计算是暖通空调设计的依据,关系到环境指标保证设备畜量大小、方案确定,系统管道大小等。
5、冷、热、湿负荷计算依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需求保持的参数。
§2-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一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指在负荷计算中所采用的室外空气参数。
(2)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按现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规定的计算参数,见附录2-1。
(3)我国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基本原则:按不保证天数法即全年允许有少数时间不保证室内温湿度标准,若必须全年保证时,参数需另行确定。
(4)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分类:
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
确定原则:《规范》确定,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取室外空气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也同样。
历年平均:指1950~1980三十年平均。
用途:用于计算夏季新风冷负荷。
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
①空调因围护结构传热负荷计算原理:按不稳定传热过程计算,因此,须知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
②逐时温度:
—逐时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规范规定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见附录2-1。
—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2-1确定;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按附录2-1或下式计算
式中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相对湿度
①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的用途:在冬季利用空调供暖时,计算围护结构的热负荷和新风负荷均用此温度。
②确定原则:规范规定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见附录2-1
③相对湿度:《规范》规定,采用历年一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作为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

①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规范》规定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②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③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用途:用于计算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负荷及消除有害物通风的进风热负荷(也即供暖系统
设计热负荷),
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用途:计算全面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①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规范》规定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②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的确定: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③温度及湿度用途:计算消除余热余湿的通风及自然通风进风需冷却时,进风冷负荷也采用。
二、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需空气计算参数选择考虑因素:1、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主要因素是空气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其次为衣着,空气新鲜程度,室内各表面的温度,人员活动情况等。
2、地区、冷热湿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规范》对舒适性空调采暖、室内计算参数如下:见P10下部具体见表2-2,表2-3
工艺性见参考文献〖4〗
§2-2冬季建筑的热负荷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确定依据:按平衡原理,即
热负荷=失热量-得热量
民用建筑:失热量:围护结构耗热量、由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外门开启侵入冷空气。
得热量:太阳辐射
工业建筑:失热量:除上述民用建筑失热量项目,还有冷物料运输工具、水分蒸发。
得热量:设备散热,热物料
一、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围护结构耗热量包含内容:①围护结构温差传热量。②缝隙渗入冷空气。③外门开启侵入。④太阳辐射,上述代数和,分为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2-3)式计算
式中Q—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传热面积,㎡
—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传热系数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无量纲,见表2-4
①的确定a、外墙高度,本层地面到上层地面(中间层)。底层,由地面下表面到上层地面。顶层,平屋顶到屋顶外表面。
斜屋面:到门顶的保温层表面。
长:外表面到外表面,外表面到中心线,中心线到中心线。
b、门、窗按净空尺寸。
C、地面、屋顶面积,地面和门顶按内廓尺寸,平屋顶,按外廓。
d、地下室,位于室外地面以下的外墙,按地面
②的确定。
查有关手册= W/㎡·℃= W/㎡·℃
计算(多层匀质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