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篇   城市规划导论
第十四章   概述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内容
原始人类自然采集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没有固定的居民点
以农业为主的居民点
居民点产生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居民点
以商业和手工业
为主的居民点
农村
城市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
动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结果。随着人
类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
品有了剩余,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了私有
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逐渐解体,出现
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也就
是说,城市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
过程中产生的。
市的形成—商品交换 城的出现—保护财产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有官将设防者谓之城。”
城市的含义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不同。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业活动)
2、人口数量(人口聚集)
3、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职能 )
城市是规模大于乡村的以非农业活动为
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城市—以工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居民点。
按照行政区划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镇等。
城市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埃及卡洪城
1)外国古代城市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只有10~11个大院落;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的居住区。
西亚巴比伦城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功能。
西亚巴比伦始建于B﹒C﹒3000年,毁于B﹒C﹒689年,后重建。平面呈矩形,筑有两道城墙,两道墙间隔12米,四周城墙又高又厚,城墙外均有很深的濠沟环绕,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
城中国王为王后修建的“空中花园”位于20多米高处,通过特殊装置用幼发拉底河水浇灌,被后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希腊雅典城
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一种不规则的自由状态,建筑排列因地制宜,无轴线关系。城市中心为卫城,居民定居点和城市就是从卫城山脚下逐步向外发展形成的。
雅典城反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特点。由于雅典当时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同时希腊半岛气候温和,适宜于户外活动,城市中出现大量供奴隶主与自由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敞廊等,卫城是雅典宗教圣地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希波丹姆与米利都城
方格网规划
⑴城市应有广阔平直的道路,道路互相垂直交叉,房屋整齐,城市布置作几何形。
⑵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和住宅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均衡、协调。
⑶城市布局合理化并力求居民的舒适。
这种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而且表明以往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土地占卜巫术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