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14我是什么.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我是什么.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4/11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我是什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课题
14。我是什么
课时
2
二次备课
年级
二年级
学校
备课人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教学
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了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具
学具
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本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学生很喜欢读。教学过程中,读文识字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识字、读文任务真正落在了实处。坚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同时,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各种奇异的变化。抓住关键词语,能以简驾繁在朗读中突破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通过“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理解水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流动速度。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段的教学中,用自由读、范读、逐句指导读、自己感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理解。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品读课文1、2、3段。
三、品读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2、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