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促织》教学实录.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促织》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1656741**** 2021/4/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促织》教学实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先检查预****看学生是否按要求熟读课文。 
二、介绍背景 
师问:促织是什么?你们小时候见过吗? 
生1:见过,一种昆虫,也叫蟋蟀。 
师问:《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生3:借花妖鬼怪来写社会的书。 
生4:虽说比较荒诞,但也有比较现实的地方。它揭露统治者劳民伤财,是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师:“志异”是什么意思? 
生答:记录怪异之事 
师补充:“志异”也是一种揭露现实的手法。“聊斋”是书房名,古人常有此雅兴,以书斋为文集名。 
师:相对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教师再简介蒲松龄屡试不第、供茶水听故事的经历。现在,我们的学****非常紧张,读长篇可能没时间,读《聊斋》中的短篇故事还是非常合适的。 
鬼怪在《聊斋》中是美丽的、有情的。(也许是由于上了体育课,学生有些不在状态,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于是,教师以亲切平和的语调娓娓道来。) 
三、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5分种后,师问:你们看过完了吗?我来检查一下字词,请翻译几下几个句子: 
1、  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2、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先让一学生试译,教师更正、补充。 
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末段,并逐句翻译这一段。 
教师再指名学生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给课文分段。 
师问:那第9段属于什么? 
生5:作者的评论。 
师问:种笔记体的评论模仿什么写法? 
生5(想了想,回答):《史记》每一篇结束后有“太史公曰”。 
师问:你们对这样的划分有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也许是因为学生手头有参考书,这个环节很快完成了,没有争论,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讨论情节特点 
师:在一篇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 
我们用小说分析的方法从各部分找出人物的描写。布置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的空白处做一些批注。 
生6:我觉得在发现促织前后,成名的感情是由懊恼到惊喜。 
教师要求他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论证。 
生6读“忧闷欲死”“惟思自尽”“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备极护爱”等句。 
师:就是这么一只蟋蟀,竟令人忧闷欲死。后来儿子跳井***,捞上来后即使儿子气息奄奄,成名夫妇也“不复以儿为念”。你从人物的命运里读出了什么? 
生7:我读出了蟋蟀对于这一家人的重要性。
 
生8:社会很黑暗,官吏们全然不顾百姓疾苦。 
生9:官吏的压迫把亲情都异化了。 
下课铃响,教师: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小说的情节、结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师:本文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找不到蟋蟀,成名受刑:悲;驼背巫指点,找到好蟋蟀:喜;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蟋蟀:大悲;儿子魂化蟋蟀,屡战屡胜,最后令成家飞黄腾达:大喜。在这样的情节变化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教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以低表示悲,以高表示喜,以更低表示大悲,以更高表示大喜。) 
生1:儿子变成促织,神话色彩很浓,而且故事起伏很大。 
生2:我喜欢第7段,斗蟋蟀的场面,人物的心理变化落差很大。成名和村中少年以及围观者的情绪变化都维系在一只小小的蟋蟀身上,既可笑又可悲! 
生3:我也觉得第7段最精彩,我的注意力也被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