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 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 昨天,我们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好不好?(好)请看投影。谁能说一下,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掌握地非常好。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没有人为爬山虎搭架子,爬山虎的叶子却那么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而且铺得那么美,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有脚。
师: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致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它是怎样爬的?(板书:样子 怎样爬)
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书就能解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自己动手从书中来找到答案,好不好?(好)
二、 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你的发现说同桌听。(生自由读)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出脚的样子。相机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3、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 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
师:现在我们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生:愿意。(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人在本上画。)
2、学生交流。(学生出示示意图,同时用自己的话口述;教师视学生的理解和表述进行评价和点拨。)
4、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蜗牛的触角和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么谁想把这部分给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读2遍)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把文中的好词妙句勾画一下。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好,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第4自然段,根据以下几方面同桌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
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
C演示爬的过程。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画出描写爬山虎爬的动作的词语)
(2)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先自行阅读、准备,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最后指名在班上说。说话时要有条理,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或配合一些动作。)
(3)作者把爬山虎爬墙时的样子比作了什么?为什么?(因为很有力)
(4)“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师小结: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