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州市越秀区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基础(一)卫生资源状况 1、卫生服务网络 2、卫生基础建设 3、卫生技术人力 4、卫生经费(二)卫生服务状况 1、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2、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铺开 4、妇幼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不断深化 6、卫生监督有序开展 7、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 8、队伍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9、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三)存在问题 1、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 2、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3、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4、构建医疗中心面临诸多体制障碍二、发展环境(一)新医改方案出台,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三)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为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构建医疗中心的愿景,为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政府主导 3、坚持改革创新(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主要卫生指标(1)主要健康指标(2)主要公共卫生指标(3)医疗卫生资源发展指标(4)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指标(5)基本药物制度指标(6)信息化建设指标(7)卫生投入指标四、主要任务(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加强卫生监督与卫生应急工作(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五)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六)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内大医院的合作水平(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促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五、保障措施(一)推进卫生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二)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三)加强卫生监管,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四)加强协作沟通,建立健全联动机制附件越秀区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拟定稿,但未更新期望寿命相关数据) 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推行新医改方案的关键时期,为使我区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根据省、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和《越秀区“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越秀区创建“首善之区”典范的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我区卫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工作,撤并23个局属医疗单位,集中精力发展社区卫生和中医药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成功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等罕见自然灾害和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胜利完成“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任务及广州亚运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居民享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及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框内数据为2009年数据,待3月初方能更新)孕产妇死亡率为0,‰, ‰,均明显低于广州市“十一五”卫生规划提出的具体指标数。(一)卫生资源状况。 1、卫生服务网络。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18个,分别为:医疗机构303个(三级医院或相当于三级医院18个),其它卫生机构14个(包括采供血机构1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5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监督所3个、卫生发展中心1个、红十字会办公室1个), 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全区共设置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需要设置了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省3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单位之一),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达到每个行政街道均设置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要求。其中广卫街等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站由政府举办,登峰街、矿泉街、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由省第二中医医院、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市政医院承办,形成了政府举办(19 个中心1个站)、委托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办(2个中心)、以招标方式确定企业医院承办(1 个中心)三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模式。 2、卫生基础建设。各类医疗、预防、保健、培训机构初具规模。全区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