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为毛主席做手术白内障手术后注意事项
1974年,当大家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的毛泽东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怎样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诊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和筹备,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这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一次会诊。而当初的305医院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这次会诊,仅眼科大夫就来了七八位,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在此以后,唐由之用了10个月时间,为毛泽东的左眼施行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为了最完善地确保术后效果,唐由之不但是一名医生,她还成了二十四小时照料毛泽东饮食起居的贴身人员。正是因为这次特殊的机会,唐由之得以亲眼看到毛泽东在辞世前的那段最为真实的生活情况。
一次神秘的会诊
在1974年亲眼看到毛泽东之前,唐由之被秘密接到一个地方参与了一个神秘异常的会诊。这次会诊比她以前做过的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会诊全部神秘。唐由以后往返忆:
那天我一进305医院的会议室就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怎么来了这么多医生?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呼吸科的、还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几十位。按我们过去会诊的习惯,汇报完病例后就去看病人。但这次不一样,由专员来汇报病例,病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更没有职业,只知道是个男性和大致的年纪。在汇报病例的时候也不是专讲眼科,而是把整个身体情况系统性地讲一遍。当初我想,这不是通常的会诊,肯定是个主要的人物。在汇报完病史后,一位领导同志就请各专业分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比如对这个病你们还需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计划怎样进行诊疗等等,最终全部报了上去。我们眼科组的意见很明确,这是经典的老年性白内障。不过这个人白内障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不十分清楚,依据病历分析只是知道她的视力看书已经很困难了。
在那次神秘会诊后的30天内,唐由之又接连参与了两三次这么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白内障的最好诊疗方案是进行手术。这时有些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一名助手,于是她提出由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来当助手。在临近1975年春节的一天,有些人敲响了唐由之的家门。
进来的是位解放军同志,年纪大约40多岁,在确定了我就是唐由以后,她便说;有部分事你需要出去几天。到底出去几天,来的人没说,只是要求我带上随身替换的部分衣服和洗漱用具。那时还需要粮票,我问要不要带,她说不用了,然后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跟她走了。我跟着她直奔机场。在机场我看见了比我先到的高培质。她问我我们到哪儿去,我说不知道。但此时我已经有了感觉,可能是给毛主席看病。我们来到飞机旁边,看到了汪东兴同志,就更以为是去见毛主席。飞机起飞后,我从阳光的方向分辨出飞机是在朝南飞,大约一个钟头左右,飞机降落在了杭州。下了飞机我问去哪儿?随行的人说今晚住在雷峰塔那边。晚上有些人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毛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为她检验一下眼睛。我们一行共5个人,知道要见毛主席,我们既快乐又担心。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医疗组的5个医生根据年纪的次序排队走进了毛泽东的休息室,唐由之排第四。当初毛泽东因为在长沙游泳而感冒,以后到杭州休养。这是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不过这次见面却让她大为吃惊。
当我们进去后,看到一位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带补丁的旧毛巾衣,脚上一双拖鞋,头发很乱,身子靠在沙发上。旁边有位女同志,以后才知道她叫张玉凤。
张玉凤说,“主席,医生们来看你了”。我们一一通报了姓名,第二个报名的是张晓楼(同仁医院眼科教授)。毛主席很幽默,一听她叫张晓楼便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这一’来,大家的情绪放松了很多,可此时我的心情却有些难受。因为报纸上描写的主席总是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的。因此一看到她那灰白而蓬乱的头发,以为反差太大。我更没有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是带补丁的,拖鞋也是旧的。
从主席那里回来后,我们就开始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光用药品肯定没有效,最好的措施还是进行手术。这里关键是用西医的方法,还是用中医的方法,或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在给主席检验的时候,我们发觉主席咳嗽得很厉害;同时吞咽部位也没有感觉。她咳嗽时痰很多,自己也吐不出来。主席身边有个痰盂,她常常要趴下身子,靠地心的引力让痰吐出来。对此张玉凤倒有一个技术,她人很瘦小。手指很长,她用毛巾裹住手,伸进主席口腔,从嗓子眼里把痰抠出来。当初我们考虑,这个手术通常要缝五针,这时假如咳嗽得厉害,缝合处就轻易裂开,哪怕,只裂开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