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文学类图书何去何从.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类图书何去何从.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4/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类图书何去何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类图书何去何从
  文学类图书,特别是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创作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准备期,所以,无论是出版商还是作家,都应该尊重图书创作的规律,苦心经营,严格把关,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试图以“薄利多销”的速度来争夺市场,而忽略必要的纵向的深度开发,否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砸掉自己和整个文学类图书市场的招牌。
  
  唐正波
  北京某出版社文学编辑部副主编,曾策划多本畅销小说。
  
  长期以来,文学类图书在大陆图书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但近些年来,其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 2008年尤其明显。根据卓越网年初发布的2008年网店图书销售报告,在大陆图书市场重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文学类图书的阅读指数,相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报告显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文学类图书市场的迅速萎缩令人痛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点外因使市场萎缩
  
  首先,文学图书市场份额的下降是图书市场发展的客观结果。近些年来大陆图书市场发展迅速,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相比创作周期较长的文学类图书,一些如健康类、励志类或经管类的图书由于更新速度快,更能迎合读者的需求,不断挤占着原本属于文学类图书的市场份额。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读者的阅读兴趣逐渐偏向务实和功利。一些生活健康类、自我完善类图书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例如卓越网的报告显示:
  
  又如,08年下半年开始蔓延的经济危机,使得一些职场类、经管类和励志类图书大卖。
  新的阅读方式的冲击,是造成文学类图书市场萎缩的第三方面的原因。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机的日渐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电子书等新的阅读方式不断挑战着传统的图书阅读。譬如在当下的读者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青少年读者,不再以纸质读物的阅读方式为主,而是大幅度地转向电子读物的阅读。

  
  反省应自内部开始
  
  2008年的文学类阅读指数普遍比2007年大幅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大陆读者对当前文学类图书的不满。文学类图书日渐陷入困境,固然可以归咎于以上三个外因,但更应该从自身内部进行反思。
  有专家分析,文学类图书市场走向低迷的深层原因,是文学不能够积极面对变化着的现状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这使得文学与读者产生一定的错位。这种错位,体现在创作、教育、评论和宣传等多方面。譬如,一些作家追求个性化写作,却忽略读者的需求;文学教育方面没有与时俱进,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都比较滞后;文学批评则对新的文学现象缺少关注,还基本上局限在传统的文学圈里等等;可以说,正是这种错位,造成或加速文学与新的读者的疏离乃至分离。
  而造成文学类图书市场萎缩的直接原因,则是文学类图书缺乏精品,缺乏新意,缺少亮点。一般来说,文学类图书精品,多出于传统作家的严肃文学,而08年图书市场缺乏名家的重量级作品。根据卓越网08年对图书市场的销售统计:在小说类销售前10名中,严肃文学全面溃败,新一代作家群体的青春文学、穿越、盗墓、职场小说、***小说等娱乐或类型文学占据主要份额。娱乐或类型文学由于模式简单,可模仿性强,创作周期短,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