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课外阅读】柳宗元宗教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外阅读】柳宗元宗教思想.doc

上传人:1656741**** 2021/4/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阅读】柳宗元宗教思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柳宗元宗教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他的哲学思想基本框架属于自然哲学,这与他自言“好佛究法”似乎很有矛盾,历代的柳学评家也很看重这一问题。
  柳宗元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这篇序写于元和六年,柳宗元当时三十九岁。上溯三十年,即不到十岁,他就开始好佛了。由于这篇序是一种宣言式的表白,后来人们也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大抵形成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柳宗元是佛教忠实信徒,一些佛家子弟还把柳宗元列入天台宗的传法世系之中;另一派认为,柳宗元是无神论思想家,不是佛教信徒。不过,不管持那种观点,我们都应当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一  兴盛隋唐的佛教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也是佛教特别盛行的时代。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士族大力支持下,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有独立的寺院经济,而且在理论上开始从魏晋玄学的附庸地位趋向独立。经过隋末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唐王朝,在唐太宗的初唐时期就建立了比较开明包容的社会经济氛围。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在这样一种开明政治的引导下,世界各国的物流、人流都随着丝绸之路向往中国,汇集长安。经过太宗支持玄奘译经,玄宗既亲注《孝经》,又亲注《道德经》和《金刚经》,倡导着本土的和外来的各种思想文化都在这里交融。尤其是外来文化的佛教,在这一阶段有了长足的发展。它通过自身的中国化努力,分别产生了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这个时代的佛教,已经能够与儒、道文化比肩并立,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很多作家,如王绩、沈佺期、宋之问、张说、孟浩然、王维、杜甫、李白、韦应物、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贺、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教影响的印记。柳宗元经历的代宗、德宗、顺宗和宪宗四朝,没有一个皇帝不崇佛。以致佛教势力在唐代愈演愈烈。寺庙林立,佛徒众多,崇尚佛教似乎成了主流社会的时髦。与柳宗元同时代的韩愈,就曾经因为抵御这种风气“谏迎佛骨”,被弄得触犯龙颜而一度贬官。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曾经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是要极力自立门户,对本土文化予以冲撞指斥。佛教的华严宗以阐扬《华严经》而得名,创立于东晋,依武则天皇帝和宫廷贵族的势力得以流行于中国本土、以及朝鲜和日本。华严宗认为,“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华严义海百门》)。这是说,被认识的对象(尘)只是作为主观认识的对象而存在,主观认识(心)才是第一性的,才是客观对象的基础(因)。主观认识的对象和主观认识的作用发生关系(因缘和合),才产生世界(幻相)。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认识论。华严宗为了将他这一套理念加以推广,对中华本土文化开展了大举进攻:“儒道二教说人畜等类皆是虚无大道生成养育,谓‘道法自然’,生于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故愚、智、贵、贱、贫、富、苦、乐皆禀于天地,由于时命,故死后却归天地,复其虚无”(宗密《原人论》)。其实,“道法自然”与儒家无关,只是道家的自然哲学理念。而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的客观唯心认识论,与佛家的主观唯心认识论应该是有着本质的天然联系,却没有想到也会遭到佛教华严宗这样一顿劈头盖脸的攻击。它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难以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