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玉鉴定什么是古玉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仿品多,长眼哪! 专业人士鉴定多从断代开始, 教科书对文饰的研究很多, 正统学者深受其害。非专业人士多从真伪开始。但殊途同归。鉴定有这样几个步骤: 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 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紧的。没有微观就没有断案的证据。[ 所以鉴定要学会用放大镜]a、古玉包浆说穿了就是氧化膜, 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 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 北方话叫肉头儿), 硬包浆有明显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 一般硬度较高。b、沁蚀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 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 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无外沁的古玉, 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体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 如老玉新工)。c、玉质: 新疆和田玉: 是最美观, 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仪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 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 白青色和白绿色, 白青色多做仿古器, 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器、葬器等。阿富汗玉: 密度、硬度低, 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 多战国] 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 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d、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 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丛真品中领悟, 不可自以为是。 e 、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 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 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 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f 、文饰: 文饰千变万化且易仿,不宜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对文饰的了解有助于断代。 g 、刀痕: 刀痕的研究对古玉鉴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点机械常识, 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 电动陀具、非电动陀机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1) 陀机具进化简述同轴度是陀盘中心和转轴中心的误差。跳动是陀盘每转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摆是陀盘每转一周偏离其所处平面的误差。现在机戒有误差, 古代机戒误差更大。从理论上讲, 陀具应先于玉器出现, 无陀具则无玉器。自从有了机器, 高难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轴在轴套中转动,轴套是轴的支撑,轴和轴套发生摩擦。转动: 古为手动, 今为电动, 一慢、一快相差数百倍。出土的管状、柱状玉器, 很可能就是轴和轴套。商代以前的轴和轴套多为玉石器, 商周多为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