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消毒
5-1 氯消毒
一、氯消毒原理
:
氯容易溶解于水(20C和98KPa(1个大气压)时,溶解度7160mg/L),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下列两个反应几乎瞬时发生:
氯对消毒有效的三种形态:CL2、HocL、OCL-统称为有效氯,在上述方程中平衡存在。
PH高 ocL-较多
PH低 HocL较多
实际上,很多地面水源中,由于有机物污染而含有一定的氨氯成分,氯加入水中,产生以下分步反应:
二、加氯量
消毒时在水中的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直用于杀死细菌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余氯量是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
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
加氯量和余氯量之间的关系:
、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时,则需氯量为0,加氯量等于剩余氯量,该线与坐标轴成45角。(图中虚线)
,氧化这些有机物需消耗一定的CL2量,即需氯量。加CL2量必须超过所需氯量,才能保证一定的剩余CL2 ,即图中实线。
,情况比较复杂。当起始的需氯量OA满足以后,CL2量增加,剩余CL2也增加AH一段,到某一加氯量后,虽然CL2增加,余CL2量反而下降HB一段,直到B点,称为折点,此后,剩余CL2又随着加CL2量的增加而上升,如BC段。
OA段,表示水中杂质把CL2 消耗,余氯量为0。消毒效果不可靠。
AH段,加氯后,氯与氨发生反应,有余氯存在,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余氯为化合性的氯。
HB段,仍然产生化合性余氯。但由于加CL2量增加了,出现氧化。
反应结果使氯氨被氧化成为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而逐渐减少了, 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BC段,已没有消耗CL2的杂质了,此时出现自由性余氯,消毒效果最好。(见P360)
BC段,已没有消耗CL2的杂质了,此时出现自由性余氯,消毒效果最好。(见P360)
三、加氯点
(P360)
四、加滤设备及加滤间
(一)加滤机
国内使用的加滤机种类较多,仅列举两种如下:
(各部分的作用见P361)
(二)、氯瓶
氯在常温和一个大气压时为气体,加压至68大气压或使温度低于-C时变成液态,将氯气液化后灌入钢瓶就有利于贮藏和运输。
干燥的气体和液氯的化学活动性很小,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化学活动性增强,会严重腐蚀金属,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水或潮气进入钢瓶,
液氯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生产上常用自来水浇洒在氯瓶的外壳上以供给热量。
氯气有毒,运行时要防止漏气。
立式氯瓶使用时要竖放,出氯口在上。
卧式氯瓶有两个出氯口,使用时务必要放得使两个出氯口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上面一个出氯口为气态氯,下面一个出氯口为液态氯。并注意将上面出氯口与加滤机相连接。
(三)、氯库和加氯间
加氯间和氯库位置除了靠近投氯点外,还应位于主导风向下游,且需与经常有人值班的车间隔开。
加氯间及氯库内需设置一系列的安全报警、事故处理等措施。
建筑上的通风,照明、放火、保温应特别注意。规范中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5-2 其它消毒方法
一、二氧化氯消毒
CLO2气体与CL2气味相似,易溶于水,溶解度比CL2高5倍, CLO2在水中是纯粹的溶解状态,不与水产生化学反应,消毒作用受水的PH影响很小,这是它与CL2区别之一,在较高的PH值下,消毒能力比CL2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