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土地及其空间结构
第六章
主讲人: 武永祥教授
单位: 哈工大管理学院
建设与房地产系
■新古典主义的地租理论
古典主义地租理论:17世纪中——19世纪初
——多以土地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新古典主义地租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
——多以土地使用价值论为基础
第一节地租理论
——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1623——1687) 、著
有《赋税论》等名著
地租定义:农民从收获中扣除种子、食用、换取衣
物及其他必需品后剩余部分
评述: ■首次提出级差地租
■地租是剩余价值
■地租是全部剩余价值
威廉·配第地租理论
——重农学派的创立者(1694——1774),其地租理论
是“纯产品”学说
生产部门分为两类:
——社会财富扩大:农业借助于自然可获得剩余“纯产
品”,并以地租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
——社会财富相加:如加工工业未使社会财富扩大
评述:■剩余的“纯产品”是由生产领域创造的
■农业是“纯产品”的唯一生产部门
■“纯产品”——地租是由自然恩赐的
佛朗斯瓦· 魁耐地租理论
——土地私有制后最先系统研究地租(1723——1790) ,著
有“国富论”等
地租:
——使用土地的代价、即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是超过普通利润的余额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评述:受双重研究方法的影响
■扣除利润后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部分(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的“基本源泉”
■“自然力的产物”
亚当·斯密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的典型代表(1772——1823) ,区分了经济学与
一般意义地租
一般意义地租:农场主实际每年付给地主的一切(包括设施)
经济学地租: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生产力而付给地主部分
■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理论引入
■批判了地租是价值来源之一及重农学派
■与工人一样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除肥力不同地租不同外,同块土地追加资本不同地租不同
■将级差地租形成条件说成原因,且无绝对地租
大卫·李嘉图地租理论
——由劳动价值论转为效用价值论研究问题(1767——1832)
主要观点:
——生产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创造效用,物品具有效用才有价值
——凡创造的价值均为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作用的结果。工资是对劳动补偿、利息对资本补偿、地租对土地补偿
评述:
■将价值与使用价值混为一体,抛弃了劳动价值论
■由生产三要素转为三位一体的分配论
■社会各阶级均有独立收入来源,割裂与工人劳动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均以此为依据
让·巴蒂斯特·萨伊地租理论
■与萨伊、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无本质区别
■接收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认为地租是土地要素
的报酬,将劳动价值论完全抛弃
■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与土地的关系
■将边际理论、函数方法引入研究中具有借鉴价值
马歇尔新古典学派地租理论评述
——新古典学派德代表人物(1842——1924),地租由原
始价值、私有价值、公有价值三部分组成
原始价值:土地的自然原始价值——真正意义的地租、大
自然赋予的收益
私有价值:土地所有者改良土地及地面建设投入的劳动、
资本而带来得收入
公有价值:国家专为农业修建的公路及其他设施的价值
阿费里德·马歇尔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土地
所有者
的土地
农业
资本家
农业生
产工人
雇用
剩余价值
地租
工资
租用
获得
获得
获得
支付
支付
土地所有者
获超额利润
农业资本家
获平均利润
农工创造
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