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课型:新授 执笔:张兴玲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目标2、3
难点:学习目标4
学法指导:熟读成诵,把握文意;品味意境,体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上见赠》、《赤壁》
预习·导学
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填空题。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____ 。与____ 并称“____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初读诗歌,体会诗句朗读感情与节奏,完成下列题目。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需要带着充满信念和乐观精神感情去读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需读出抑郁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以四人为一组,分组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组员两两结对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分组讨论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排解疑难。
2、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结合注释完成下面题目。
(1)首联交代了什么?诗中的“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现状?他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答:运用典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隐含着什么意思?其中“沉舟”和“侧畔”比喻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后人常用此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暗示社会发展很快,自己的沉沦算不了什么。比喻自己。表明了诗人心胸乐观豁达的高尚境界。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3、有感情地朗读《赤壁》,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没有东风,历史就是相反的结果。
(2)分析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复习·巩固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预习·导学
文学常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____(朝)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