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一)概述
课名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主要学面图形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周长,体验平面图形及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学生是湖北省麻城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教学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围一围,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第二层次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五)资源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完成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CAI课件;
·一段关于校园风景的录相;
·准备的相应学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线和铁丝。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欣赏:显示一组二小校园及师生活动的图片,并用彩带围一圈(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谁能说出图片上有哪些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几条边?
2.拿出一根铝条,谁能猜猜老师利用手中的这根铝条,可以围成哪些图形?
3.教师示范围一个长方形。
二、活动探究
1.体验:学生动手围图形,教师巡回指导。围完后,同组同学检验、评价一下所围的图形。
2.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你围的图形至少用了多长的铝条?(同组合作研讨)
3.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各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三、形成概念
1.导出周长概念:像这样,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演示展开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2.强化周长概念
树叶有周长吗?五角星呢?桌面呢?摸一摸。
3.周长计算
(1)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