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2,131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4/16 文件大小:2.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
大纲
一、《巡视条例》起草的背景及过程
1.《巡视条例》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2.《巡视条例》起草的过程
二、起草《巡视条例》的基本原则
1.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起草《巡视条例》把握的基本原则
2.依纪依法是《巡视条例》必须坚持的原则
3.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起草《巡视条例》的重要目的
4.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是起草《巡视条例》的主线
三、《巡视条例》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巡视条例》的基本结构
2.《巡视条例》的主要内容
四、深刻认识《巡视条例》的主要特点与重要作用
知识点汇总
原理
K01:《巡视条例》起草的背景及过程:《巡视条例》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1996年4月,中纪委开始派出巡视组,一直到200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最终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K02:发扬党内民主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起草
一、《巡视条例》起草的背景及过程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
1.《巡视条例》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党内监督作为执政党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也是在不断完善。
从现代政治发展角度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角度来看,党内监督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第一,要有重点性的突破,即在哪些重要领域我们能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第二,要有阶段性的强调,即在某一个阶段我们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党内监督,重在制度。现在党内制度是越来越多,但是制度落实的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即制度是否科学的问题,包括制度短板、制度脱节、制度博弈、制度空转这四个方面。
现代制度分析理论认为,完整意义上的制度,不仅包括规则条文,还包括落实这些条文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对这些条文理解认同方面的观念与意识。
党内监督这一制度安排,至少应该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从当前来看,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环节前后错位
党内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监督乏力。
(2)监督手段和标准存在问题
监督手段:强调党员个人自我教育、提高和自我约束,强调党员廉洁自律。主要是采取思想教育方式来提高觉悟,轻视和忽略了来自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颠倒
从领导体制上看,拥有监督权的各级监督机构,都同时受上级监督机构和同级党委或行政首长两方面的制约,形成了监督主体隶属于监督客体的格局。
党内监督体系运行中,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四句话”、“八个字”:
1)“虚监”
监督部门缺乏与监督任务相适应的权威性,某些监督条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落不到行动上,监督质量偏低。
2)“弱监”
监督对象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没有给监督主体创造良好的监督条件和环境,监督主体缺乏实施监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名为监督却难以起到惩罚和威慑的作用。
3)“漏监”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地位高了,权力大了,头脑中的封建特权思想也就冒头了,认为自己觉悟高,水平高,不会犯错误,不需要监督,因而既不好好自律,也不愿意接受监督,甚至对监督有厌恶和反感情绪,千方百计抵制监督。
4)“难监”
党内民主不够,党内监督必然不力,难以监督到位,党委内部难以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部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监督手段缺乏有效性。
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对党内监督重要性认识不够。从监督主体方面来看,一些党员的监督意识不强,认为监督是无权的管有权的,管不了。第二是用自我监督排斥异体监督。实践告诉我们,采用自我监督方式,并不能阻止权力的滥用。自我监督仅仅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自我克制的道德行为,其效果与个人的思想修养息息相关,思想水平较差的人,是最需要监督的,因而仅仅依靠自我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监督工作不能以被监督者自觉自愿为前提,不管被监督者是否自觉自愿都必须接受监督,违反了就要受到必要的纪律制裁,自律与他律要有机结合。第三则是党内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
现行党内监督体制的倒置现象,必然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由于受行政地域管辖的影响,上级监督机构,实际上是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下级监督客体的具体情况,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