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41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4/16 文件大小:2.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
教 案
课题: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
高二 班
课 时
2课时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
过程与
方法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
价值观
3、学****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重 点
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
难 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七节,所选短文重点阐述了“不忍人之心”含义及其属性。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需要“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德行深厚的君子。本版块文字较为浅显,所以学****时可着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的“仁义礼智”的思想,引导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方正之心,并以仁义礼智为标准努力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3、学****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儿歌《三字经》)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儿歌《三字经》,我想,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板书文题)
二、具体研****课文
(一)研****第一则选文
1、听示范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文段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并自主归纳文段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教师幻灯片展示)
(1)生字词:怵惕(chù tì)恻隐(cè)
(2)通假字: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若火之始然
(3)特殊句式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1、“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句式有何特征?
2、“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中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3、“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如何理解?
三、总结孟子的论辩艺术
1、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2、善于运用排比手法
3、语言饱蘸情感
四、课堂小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许我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但是我们的身边总会有很多弱者,相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幸福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心存善念往往是不够的,难能可贵的是多行善举:一个微笑可以给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