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1/4/16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觉得我的设想是很好的,只是实践起来让我很失望。
有些老师说:这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老师说:这节课没有突出重难点。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我反思了一下,无论是在备课和实践中我都只重视了知识目标,忽视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从学生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和圆形出发,用一些图案把他们遮住一部分,让学生猜出他们各自是什么图形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点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但是我再接下来角的各个部分的组成这一环节我讲得很快,以致让学生难以接受。本来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多讨论找出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同时也可以趁机锻炼一下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但是由于设计和操作的时候只注重到了知识目标,为了赶时间,所以没有给孩子多大活动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他们很被动的接受新知识。
这一节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其实我应该首先让学生指出活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多让学生操作和玩一玩活动角,让他们感受一下两边一张一合时角的大小变化,也就是说重点应该让孩子操作、讨论、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一心想着内容多,没有给很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从而导致他们在没有完全感知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情况下,直接被我牵着鼻子走到了我要设定的目标,这个个过程是不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规律,这一做法很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表面上看,我这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基本完成,但是从新课标理念出发来看待这一节课的话,这是一节不合格的课。我没有很好的培养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我只是在一味地为了知识目标而舍弃孩子的活动空间,甚至有点像工厂里的机器一样批量生产物品,而不是在培养人才。或许像赵老师所说,用两节课来上可能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也许有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指点迷津,助我成长。谢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口算。(6分,另卷)
二、 填空。(12分)
1、 小时=(    )分             千米=(    )米
2、15吨的 是(     )吨,20克的 是15克
3、 ×(   )= ×(  )=(   )×(  )=1
4、 = 9 ÷(  )=(  ): 56 =   =(   )(小数)
5、根据15 × =10,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           )
6、一项工程,每天完成它的  ,8天完成它的 ,(    )天完成这项工程。
7、8千克面粉,吃掉了它的 ,还剩(      )千克。
8、在○里填上“﹤” 、“﹥”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