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1/4/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汶川地震相关图片。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的学****我们对这对父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了不起”,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地震中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品读
俗话说,初次读书我们要把厚书读薄,再读它我们要把薄书读厚。要真正了解这对父子的
“了不起”,我们就要把书读厚。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一)、品读父亲的“了不起”
1、指名读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出示相关句子。(分角色读)读后问:从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别的父母哭喊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他?有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是这样吗?
3、他没有离开,不停的挖,因为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出示相关句子“他挖了8小时……”
(1)在这36小时里,究竟发生了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使父亲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从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又读出了什么?
这一小段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缓)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二)、品读儿子的“了不起”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了不起的父亲,造就了了不起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快速阅读12—24自然段,找出文中体现儿子“了不起”的句段。
1、出示阅读思考。在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面对这样的环境,阿曼达的同学会怎么想
,怎么做 。
阿曼达会怎么想 ,怎么做 。从这里可以看出阿曼达 。(同学交流)
2、阿曼达的了不起还表现在,出示相关句子。“不,……”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这一“让”,让出了什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的语气)(指名说)
齐读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是哪一句话呢?文中出现了几次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