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021年校本课程教学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校本课程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1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校本课程教学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足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一样年纪学生的不一样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以“励志”教育为专题,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专长,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课程基础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愉快的成长,充足发挥学生的个性专长。使她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方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丰富的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爱好兴趣和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方法,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爱好。
  4、经过学****不停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以“励志”为精神的意志力。
  5、建立学****过程和学****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加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对应讲课内容。
  7、课程设计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为了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在多种活动中,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多个教学内容
  1、励志的内涵
  2、励志的小说
  3、励志的名人名言
  4、励志的歌曲
  5****惯养成及安全技能教育
  四、课程实施及提议:
  1、课程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汇报演出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班级讲课制
  3、课时安排:每七天1课时
  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依据需要而定
  五、详细目标:
  ;
  ,做到熟读成诵,并能讲述两个以上名人小说;
  ;
  4、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
  六、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
  1、制订校本计划。
  2、按计划认真组织讲课
  3、学生参与学校举行的“安全演练”活动。
  付国忠
  一、指导思想:
  为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当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足发挥学校资源功效,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评定—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处理”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加,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立学校的教育特色。
  "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她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和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表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关键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加性。
  三、课程内容:
  关键有分学校篇、故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境保护篇。
  四、关键方法
  ,指导详细活动实践
  学****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老师观;
  新型的教学观;
  新型的学生观;
  新型的质量观;
  新型的课程观;
  新型的人才观;
  新型的教学方法观;
  新型的过程教学观;
  新型的教学手段观;
  新型的终生学****观。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经过走出去、请进来使老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立即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求差距,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和发明的空间,要想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老师,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立即进行表彰和激励。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每一位老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详细课程安排:
  详见进度表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当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足发挥学校及小区教育资源的功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立学校的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在经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定、以学校为基地,并和外部力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