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物理力学“力的分解”教学反思
一、课后,几天的观察和反思,总结以下几点尚需改进之处:
(1)课堂引入应更简洁,把时间尽量留给课堂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2)课堂上的知识点要及时小结,在课堂最后来一次总结,使课堂教学更富层次感,也使知识能在学生心中逐步固化。
(3)课堂上研究问题的提出要精练且有条理,不宜给出难度过大,覆盖面过广的问题,善于把大的问题分成几个小的问题解决,否则学生易失去学习信心及兴趣;
(4)拓展思维点到为止;
①板书必须有条理,作图必须认真严谨规范,且禁止在同一个图上多次作图。本次上课这个环节是我最大的疏忽的缺陷,鉴于此,今后应携带三角尺作图。
②课堂教学要前后呼应,如总结的时候可以重新提一下课前的情景实验。
③课堂教学要善于联系旧知识,如本次课的授课时不应脱离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的内容。
④鉴于学生基础参差,课堂内容的编排和难度的取舍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次课堂内容编排略为过大,巩固联系最后一题难度过高,基础差或精力稍微不足的学生恐难跟上。
⑤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授课时须时时注意用词的精辟性,言多必失,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表率。
二、《力的分解》的一点想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是高中物理所遇到的第一个重点与难点,也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第一个台阶,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正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有效载体,尤其“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承接力的合成,又为数学向量的运算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本人认为可从如下几点对其教学功效进行挖掘。
(1)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课堂上的再现。此部分的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为:教师举例,学生想象,教师点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用拇指和中指顶住一端削尖的铅笔,笔的中部吊一小重物。让学生感知力的作用效果,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2)渗透“等效替代”的思考方法。力的分解是当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可以用几个力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思考方法。
(3)加强作图训练,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高中阶段作图法(或图象法)是许多物理问题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