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什么是逻辑及逻辑推理
一、逻辑的概念: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
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逻辑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
抽象,所谓抽象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
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logic 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汉语逻辑, logic 在日语中的正式
汉语翻译词为“论理”。
“逻辑”的本义是指“推理规则”或“必然推理规则”。
二、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推理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
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从部分导向整体,从特定事例导向一般事例的过程,它以经验和实证作为基础,并从基础中得出结论。
如:张三喜欢读书,他的成绩好;李四喜欢读书,他的成绩也好,小明爱学习,他的成绩很好,小娟爱看书,自觉做作业,她的成绩也很好⋯⋯,所以我们就总结出,凡是爱学习的人,就会取得好成绩。
又如:小草的生长需要水份, 蔬菜生长需要水份, 小树没有水就会被干死,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都需要水份。
、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
.
.
方法。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比如 毛泽东 在《为人民服务 》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
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司马迁 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 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又如:乐于助人的人都是好人,张明帮助了别人,所以张明是个好
人。
三、逻辑推理的证明方法:
(一)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二)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又称反证法, 它是通过证明反论题的虚假, 从而判明我们
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运用间接证明方法进行证明,一般有三个步骤: (1) 设立反论题 (即
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相矛盾的论题 ); (2) 证明反论题是虚假的; (3)
根据排中律, 推出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