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辛弃疾词两首》.ppt

格式:ppt   大小:1,283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弃疾词两首》.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1/4/19 文件大小:1.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弃疾词两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词两首》
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
《辛弃疾词两首》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词两首》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
《辛弃疾词两首》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为统一中原而奋斗。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写作背景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