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doc.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6/6/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5 课三大改造新疆昌吉州四中崔璇▲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从合作社的成功,意识到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的“赎买方式”和公私合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具体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②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分小组讨论,便于交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②学生表演小品,做“历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③学生小结所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体现。▲教学思路: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难点:赎买政策▲教学提纲: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农民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公有制手工业者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家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导入新课提问: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讲述:对,这是初二政治第一课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回答: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吧! 回答:是 1925 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时候吧! 讲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怎么说的吧!“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也就是说,直到 1954 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问: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提问:这个标题缺少主语,通过阅读这一课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课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 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提问: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 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在第三课土地改革中我们学到, 1952 年土改完成后,农村真正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亿多无地少地的分到了 7亿多土地,还分到了大量的牲畜、农具和房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讲述:既然土地改革是使农民私有土地,也使生产力提高了,为什么还要改呢? 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感受一下土改后农民的真实情况。活动:六位同学在讲台上一字排开,作为新解放区 3亿多农民的代表,老师把他们可以分到的东西写在纸条上分发给他们,请他们大声念出自己的所得。一开始是分地,每个同学都分得二亩三分地,然后是分牲畜,然而每个人却只能分得牛的一小部分。讲述:老师这样分,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让我们来看一道数学题,它所用的都是土改时真实的数据。“新解放区有 3 亿多农民,要分 7 亿亩土地,问人均能分到土地多少亩? ”回答: 7除以 3约等于每人 亩。提问:再问,这 3亿多农民,要分 297 万头牲畜,问人均能分到多少头? 回答:约 1000 人能分到一头牲畜。讲述: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土改的成果看似很大,但是这成果一旦分散,个体农民的所得是非常少的,他们虽然真正拥有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