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布氏杆菌病.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布氏杆菌病.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布氏杆菌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 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 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官和胎膜发炎, 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市于世界各地, 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 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病原布鲁氏菌属有 6 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其中马耳他布鲁氏菌有 3 个生物型;流产布鲁氏菌有 8 个;猪布鲁氏菌有 4个。这6 个种及其生物型的特征, 相互间各有些差别****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 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 巴氏灭菌法 10~ 15 分钟杀死, %升***数分钟, 1 %来苏儿或 2 %福尔马林或 5 %生石灰乳 15 分钟, 而直射日光需要 ~4 小时。在布片上室温干燥 5 天,在干燥土壤内 37 天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内可活 6 个月。流行病学本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如羊、牛、猪、水牛、野牛、牦牛、羚羊、鹿、骆驼、野猪、马、狗、猫、狐、狼、野兔、猴、鸡、鸭以及一些啮齿动物等,但主要是羊、牛、猪。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牛, 而羊、猴、豚鼠有一定易感性,猪、马、狗、鸡及小鼠、大鼠、兔等也可以感染。马耳他布鲁氏菌, 主要宿主是山羊和绵羊, 可以由羊传入牛群, 也可由牛传播于牛, 而其他动物对它的易感性则与流产布鲁氏菌相同。猪布鲁氏菌生要宿主是猪, 而对其他动物也同于流产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生要引起公绵羊附睾炎, 也可侵犯孕母绵羊导致胎盘坏死, 而对未孕母绵羊则常是一过性。狗除了是马耳他、流产及猪布鲁氏菌机械携带或生物学的带菌者外, 则是狗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牛、羊、猪对狗布鲁氏菌的感受性低。林鼠布鲁氏菌对小鼠的病原性比对豚鼠强。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 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 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 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重要性, 曾有实验证明, 通过无创伤的皮肤, 使牛感染成功, 如果皮肤有创伤, 则更易为病原菌侵入。其他如通过结膜、交配,也可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本病。实验证明,布鲁氏菌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较长, 且保持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 通过蜱的叮咬, 可以传播此病。但由布鲁氏菌病疫区收集的蜱, 只有很少含有布鲁氏菌。所以它的流行病学意义如何,尚待进一步探讨。动物的易感性似是随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 如犊牛在配种年龄前比较不易感染, 但也有人喂给病畜乳而由其组织或排泄物中找到布鲁氏菌, 不过一般在数月内可以摆脱感染。疫区内大多数处女牛在第一胎流产后则多不再流产, 但也有连续几胎流产者。性别对易感性并无显著差别,但公牛似有一些抵抗力。发病机理布鲁氏菌侵入牛体后,在几日内到达侵入门户附近的淋巴结内, 由此再进入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