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农学常识.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学常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学常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学常识[ft=rgb(0,128,0),,] 一、单项选择题[ft=rgb(0,128,0),,]1 、下列那种化肥属于复合肥料( B )。 A 、尿素 B 、磷酸二铵 C 、氯化铵 D 、硫酸钾 2 、以下属于有机肥的是( A )。 A 、草炭 B 、磷酸二氢钾 C 、复混肥料 D 、硝酸铵 3 、能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是施用( A )。 A 、有机肥 B 、石灰 C 、化肥 D 、微肥 4 、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是( B )。 A 、土壤矿物质 B 、土壤有机质 C 、土壤水分 D 、土壤空气 5 、目前我国强筋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是( B )。 A 、黑龙江省 B 、河南省 C 、江苏省 D 、四川省 6 、小麦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其中最为缺乏的是( A )。 A 、赖氨酸 B 、谷氨酸 C 、蛋氨酸 D 、异亮氨酸 7 、小麦中( A )的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影响最大。 A 、蛋白质 B 、淀粉 C 、纤维素 D 、脂肪 8 、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的关键时期是( D )。 A 、苗期 B 、拔节期 C 、孕穗期 D 、灌浆期 9、到目前为止,(A) 品种是我国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 A 、汕优 63B、 9311 C 、两优培九 D 、优Ⅰ 66 10 、在水稻大田生产中,搁田一般在水稻的( B )。 A 、分蘖期 B 、拔节期 C 、孕穗期 D 、灌浆期 11 、水稻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是( C )。 A 、分蘖期 B 、拔节期 C 、孕穗期 D 、灌浆期 12、追施促芽肥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 一般施用时间在(D )。 A 、头季稻齐穗时 B 、头季稻齐穗后 15— 20天 C .头季稻收割前 15 天左右 D 、头季稻收割后 13 、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抛秧水稻高产的关键是提高了( A )。 A 、亩穗数 B 、穗粒数 C 、千粒重 D 、结实率 14 、喷施多效唑防止水稻徒长的时期应在( C )。 A 、播种前 B 、播种后 C 、秧苗 1叶1 心时 D 、移栽前 15 、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纬度之间的关系是( B )。 A 、高纬度地区蛋白质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高 B 、高纬度地区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含量高 C 、蛋白质含量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D 、脂肪含量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16 、大豆的脂肪含量在( C)% 以上为高油大豆。 A、 19B、 20C、 21D、 22 17 、北方春大豆播种时要求的土壤温度是( D)℃以上。 A、6B、8C、9D、 10 18 、在基肥不足、大豆长势弱时,一般应在( B )进行追肥。 A 、苗期 B 、开花期 C 、结荚期 D 、鼓粒期 19 、缺乏( A )元素会导致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 A 、硼 B 、铜 C 、锰 D 、钾 20 、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杂交双低油菜后期生长的主要病害是( B)。 A 、霜霉病 B 、菌核病 C 、病毒病 D 、黑斑病 21 、双低油菜在缺乏( D )元素时易产生花而不实现象。 A 、磷 B 、钾 C 、铜 D 、硼 22 、油菜的适宜收获期应在( B )。 A 、绿熟期 B 、黄熟期 C 、完熟期 D 、完熟后期 23 、油菜早春冻害的主要症状是( A )。 A 、不结实,花蕾脱落与分段结荚 B 、叶部冻死 C 、根系受损 D 、整个植株死亡 24 、油菜免耕栽培的主要优点是( B )。 A 、有利于深施肥料 B 、抢时播种、省工节本和提高土壤肥力 C 、后期不会出现脱肥早衰 D 、根系分布深,不易倒伏 25、欧盟是我国花生出口的主要市场, 1998 年欧盟将进口花生中(A) 的含量限定在 4 微克每千克。 A 、黄曲霉毒素 B 、镉 C 、丁酰肼 D 、游离脂肪酸[ft=rgb(0,128,0),,]26 、向日葵吸收氮肥的高峰期在( C )。[ft=rgb(0,128,0),,]A 、出苗期 B 、出苗到现蕾期 C 、现蕾到开花期 D 、开花到成熟期 27、我国细绒棉国家标准( GB1103 - 1999 ) 将棉花品级分为一至七级, 其中把( A )级定为标准级。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28、棉花生产中, 一般通过(A) 技术培育高光效株型, 以节省整枝用工。 A 、化学调控 B 、种子包衣 C 、杂交制种 D 、配方施肥 29 、在棉花收获和加工过程中,目前主要应解决( D )混入问题。 A 、棉花枯叶 B 、尘土 C 、花萼 D 、异性纤维 30 、自上世纪 90 年代棉铃虫爆发以来,( A )品种的出现对于稳定我国棉花生产,保证原棉有效供给发挥了巨大作用。 A 、抗虫棉 B 、低酚棉 C 、彩色棉 D 、长绒棉 31、在棉花生产中, 稳搭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