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21年液氨储存管理应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液氨储存管理应急方案.doc

上传人:54156456 2021/4/21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液氨储存管理应急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1年液氨储存管理应急方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液氨储存管理应急方案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液氨储存、装卸环节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液氨储存、装卸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向应集团公司___《中国国电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__通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等,制定本规范。(范本)(范本)
2:本规范适用于我厂从事液氨储存和使用等相关单位的液氨储存、装卸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3;涉及液氨储存、装卸的部门,应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4:液氨的储存、装卸装置和设施,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设施。氨站周围要做相应的隔离带,避免无关人员以及无关车辆的靠近。
第二章液氨的理化特性
1:理化特性;
分子式:NH___分子量: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沸点-℃;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79℃时);相对密度(空气=1)0.。
2:危险性: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16~25;燃点630℃;由于氨气具有还原性因此严禁与:卤素,酰基***,酸类,***仿,强氧化剂接触,而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高温易引起燃烧爆炸。由于液氨(无水氨)是液体,___m3液氨气化后可形成___m3的气体,因此要保证储罐的气密性和耐高压性。
3: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是吸入式伤害: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袭击作用,高浓度的则可造细胞___的溶解坏死,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000ppm时就会使人失去知觉,造成窒息死亡。液氨的温度很低(可达33℃)在这个温度下与人体接触很容易造成冻伤,使衣服冻结在皮肤上。且由于其无水性造成液氨极易吸水生成氢氧化鞍,对人体有极强的脱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造成细胞和___的永久性坏死。
液氨比空气重,泄露后会进入周围地底中;氨气比空气轻,具有流动性。因此当发生液氨绣楼时,应尽量向地势较高上风向位置逃离。
4:液氨的应急监测方法: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
(2):快速化学分析法:溴酚蓝监测管法,百里溴酚蓝监测管法《突发性环境事故监测与出路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5:实验室监测方法:
(1):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空气)
(2):次***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空气)
第三章氨站的日常监督管理
1:对氨区做相应的隔离防护网,禁止车辆和无关人员的靠近。在氨站周围___M内严禁堆放易燃,___物品。人员进出氨站应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
2:在氨站相应的管道和设备上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
3:储量超过___吨的液氨罐进出口管线,设置具有___能力的紧急切断阀。
4:液氨罐的储氨量应严格控制在储罐最大容积的___%以内,避免应环境以及温度等的变化而引起的爆罐。
5:配备至少___名在岗的液氨专职人员,负责液氨的接卸和储存等具体工作。
6:检修等其他人员在氨站作业时,禁止使用其他铁质工具,应使用铜质工具,防止火花的产生。
7:液氨接卸应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冲装系统,禁止使用软管接卸。且金属万向管道应设置在储罐围栏内部,禁止单独置于围栏外,通道旁。
8:所有液氨输送的管道法兰垫片应参照《石油化工常用法兰垫片选用导则》(SHB-SO1)选用耐用,安全性能高的垫片,禁止使用石棉橡胶垫片。
9:液氨储罐区主要的参数,包括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等,应具备实时远方监视和高限,低限报警功能。
10:液氨储罐区和接卸场所设置固定式的氨气浓度报警仪和视屏监控系统,信号传输至相应的值班室。
11:在氨区设置相应的事故报警装置。
12:氨区的围栏设置应满足在紧急事故下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并设置相应的逃生出口。
13:液氨储区和蒸发区设置洗眼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洗眼器的水源应为饮用水水质,并定期放水冲洗管道。
14:在氨区醒目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液氨的特性,危害,现场泄露后的应急措施,报警电话灯,同时设置管理制度牌,对氨站的出入,液氨的接卸,维护作业等进行规定。
接卸制度应单独设置在接卸区,制度中明确企业和运输单位的双方负责的事项和操作步骤流程,内容简介,明确。
15:在氨区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