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阳湾村养殖业五年规划为了大力推进养殖富民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优势, 全面做大做强我村牛产业的思路, 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目标的如期实现, 让全村农民群众转变观念, 突出以养殖业为核心, 以科技信息为动力, 实现我村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一、基本情况阳湾村是典型的农业村, 种养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村内没有企业。近几年来, 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 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 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 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 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殖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 按照北武当镇的发展思路, 全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林地面积较宽, 养殖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 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是, 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到目前,全村牲畜存栏达到 1200 余(头) 只,其中猪 190 余口, 牛 500 余头, 家禽 500 余只。出栏牲畜 600 余只, 其中牛出栏 30 0 余只。二、重点发展方向未来五年我村将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 使牛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牛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品种基地建设, 同时把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肉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出栏、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 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肉牛胚胎移植技术。到 201 5年,全村牛存栏达到 3000 余头, 牛肉产量 1000 余吨;全村养牛小区达到 8个, 70% 的牛实现“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在牛产品基地建设上, 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牛加工厂,提高牛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牛产业化。同时, 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牛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标准化牛产品生产示范, 强化牛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牛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 加大牛产品残留的检测, 健全牛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牛产品生产基地认证, 实现从牛养殖业生产投入到牛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 确保无公害产品生产。到 201 5年全村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 5个, 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 3 个。三、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 、到 201 5 年,全村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较 2010 年纯增 3 000 元, 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60 % 以上。 2 、养殖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 50 % 以上。 3 、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牛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 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4 、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 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牛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建成镇、村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 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